娄底梅山灌区工程建成后,可历史性解决当地水资源短缺问题
55万多人将告别“靠天喝水”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梅花 通讯员 王琦
初冬时节,正值水利工程建设黄金期。11月14日,在新化县天门乡大山村,娄底梅山灌区土坪水库工程现场热火朝天:300余名建设者有序忙碌,80余台大型机械来回穿梭,水库大坝左右岸开挖、支护作业全面展开。
“土坪水库作为梅山灌区枢纽工程,已完成导(截)流阶段验收,预计11月下旬进行围堰截流。”娄底市梅山灌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大坝工程现场相关负责人刘震霆介绍,这座总库容达9600万立方米的水库将于2028年6月完工蓄水,承担起多季调节水资源的重要使命。
新化县地处“衡邵娄干旱走廊”的重度干旱地带,区内旱灾频发。通过梅山灌区工程,将新化县西部丰富的水资源调配到缺水严重的中部和北部地区,配合当地骨干大中型水库,构建调度灵活、保障有力的水资源系统,形成“高水高灌,低水低灌”为原则的“长藤结瓜”灌溉供水总体布局。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畅通社会流动渠道,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兴建梅山灌区工程,正是落实这一要求的生动实践。
梅山灌区工程总投资73.75亿元,以灌溉为主,兼顾乡镇供水、水生态环境改善及发电等综合利用。工程包括枢纽工程和灌区工程两个部分,覆盖新化县吉庆、温塘等18个乡镇。工程建成后,将向灌区年新增供水量1.37亿立方米,可保障55.35万人和65万亩耕地的用水需求,历史性解决当地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在灌区工程1标总干渠渠首隧洞,湖南首台水利项目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BM)已就位始发洞口,工人们正抓紧进行后配套施工。
渠首隧洞是贯穿整个梅山灌区工程的“咽喉段”和控制性工程,而沿线有顺坡岩层、断层破碎带等诸多不良地质段。面对异常复杂的施工条件,项目引入集开挖、支护、出渣等功能于一体的TBM设备。该设备日最高掘进速度达30米,施工效率是传统钻爆法的5倍以上,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强劲动力。
截至目前,梅山灌区枢纽大坝工程、配套交通工程、灌区1标、渠首隧洞永久检修支洞等4个标段施工全面推进,预计到2029年完工。
孟公镇宝塔村是双季稻示范地。看着家门口日渐成形的水利工程,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伍晓奎笑着说:“等灌区建成,心里就踏实了,我们再也不用‘靠天喝水’,农田灌溉、家里用水都不愁了。”
在吉庆镇龙井村,种粮大户周益生站在田埂上,望着眼前的土地憧憬道:“等灌区水来了,我就把这30多亩旱田都种上双季稻。”

(原载《湖南日报》2025年11月18日01版)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编辑:曾斌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