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琛凡
基层,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是政策落地生根的沃土。基层干部,是连接党心民意的桥梁,是冲锋在前的“一线指挥员”。然而,曾几何时,“文山会海”这一顽瘴痼疾,消耗了基层干部大量时间精力,使其疲于应付报表、撰写材料、奔波会场,难以真正深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为基层松绑减负,刻不容缓;让干部轻装上阵,势在必行。唯有以政治的清醒和改革的勇气,坚定推进基层减负,方能让基层干部卸下负担,心无旁骛地投身于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主战场。
正本清源:削文山之重,立实干之帜。“文山会海”现象,表面是工作方法问题,深层次折射出政绩观偏差、工作路径依赖和评价机制不够科学等问题。层层转发的文件,有时内容空泛,脱离实际;接连不断的会议,有时议而不决,效率低下。这种“纸面落实”“会场落实”的怪圈,不仅无助于工作开展,反而助长了形式主义风气,损耗了宝贵的行政资源和发展机遇。要树立“实干为重、实效为先”的鲜明导向,坚决破除“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的路径依赖,让干部真正从文件堆里走出来,从会场中解脱出来。发文要简洁精炼,言之有物,直指要害;开会要务实高效,解决真问题。要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把基层干部从厚厚的材料与迎检的繁琐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更多深入村头巷尾、工厂车间、项目现场,去察实情、听民声、解民忧。
流程再造:破会海之困,提治理之效。为基层减负,并不是简单的“减法”,而是通过体制机制的重塑与治理效能的提升,实现真正的“赋能增效”。减去的,是无谓的形式和负担;增加的,是实干的热情与责任。要敢于刀刃向内,推进流程再造,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通壁垒、优化流程,建设高效协同的智慧办公平台,让“数据多跑路、干部少跑腿”。在工作方式上,要勇于创新,推动“多会合一”、视频会议、现场办公等灵活形式,减少层层传达与层层开会的消耗。要进一步赋予基层更多的自主权,允许他们在执行政策时结合实际探索创新,避免“一刀切”的僵化指令,真正把灵活性和创造性还给基层。与此同时,要注重能力建设,通过持续培训让基层干部掌握新技能、新方法,提升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使其在繁杂事务面前能举重若轻、游刃有余。
松绑赋能:激担当之志,蓄发展之势。要坚决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变种,杜绝“上推下卸、层层加码”,为真抓实干者撑腰鼓劲。要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划清失误与违纪的界限,让干部敢试敢闯、大胆探索,不因畏惧问责而束手束脚。要真心实意关心基层干部,在工作上给予支持,在待遇上提供保障,在心理上给予关怀。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体贴和温暖,增强职业荣誉感、归属感和幸福感。当干部卸下沉重的包袱,抬起坚定的头颅,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便会如泉涌般释放,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澎湃动能,转化为服务群众的真挚情怀。这样的力量,既来自组织的信任与关怀,也来自干部内心深处的责任与担当。
来源:新化新闻网
作者:石琛凡
编辑:曾斌初
本文为新化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