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新闻网讯(记者 游进 刘俊涛)9月13日下午,2025“紫鹊界梯田对话世界”第三届农耕文化交流互鉴大会暨第九届农业文化遗产会议举行大会报告暨闭幕式。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主任委员闵庆文、新化县副县长罗轶民,以及来自国内外的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社会组织与企业代表出席会议。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副主任委员角媛梅、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刘某承分别主持会议。
在大会报告环节,浙江大学陈欣教授以《全球/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稻鱼共生系统研究与思考》为题,深入剖析了稻鱼共生系统的生态机制、文化内涵与可持续发展路径,为该类典型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刘某承围绕《农业文化遗产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展开探讨,探索农业文化遗产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方面的潜力与模式,为以遗产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湖南师范大学HWANG BOKI(黄普基)教授作了《朝鲜王朝至今韩国人的梯田认知变化研究》的报告,通过国际比较视角,解析了梯田文化遗产在不同时代和社会背景下的认知演变,为农业文化遗产的跨文化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湖州荻港徐缘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文化顾问王似锋以《甲骨文“艺”字与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同源性及未来展望》为题,从文字溯源的角度挖掘农业文化遗产的深层文化基因,为遗产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开辟了新视野。心田公社社长罗忠林以《回家种田——我和心田公社的耕耘之路》为题,分享了投身农业文化遗产实践的亲身经历,展现了农业文化遗产在当代乡村发展中的鲜活生命力与创新实践模式。
闭幕式上,闵庆文和罗轶民为本次大会研究生论坛中荣获高水平报告的10名优秀青年学者颁发了荣誉证书。各分会场及研究生论坛分别回顾了研讨成果,梳理了会议期间的学术亮点与思想共识。第十届农业文化遗产会议承办单位贵州凯里学院介绍了会议筹备情况。大会充分肯定了第九届农业文化遗产会议在促进学科交流、推动实践创新和凝聚行业共识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并为农业文化遗产事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来源:新化新闻网
作者:游进 刘俊涛
编辑:曾斌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