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隐姓埋名护山河

来源:红网 作者:何青 张皎 杨海朋 代宏婷 陈啸鼎 王媛媛 许力子 编辑:曾斌初 2025-08-25 14:16:12
—分享—

导读:在艰苦卓绝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除了正面战场的烽火硝烟,还有一条看不见的战线——这就是党的隐蔽战线。一个又一个默默无闻、英勇无畏的战士,有的直到牺牲了都不为人所知。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那“永不消逝的电波”,在新时代激荡出壮阔的回响。

微信图片_2025-08-25_103852_416.jpg

李白烈士故居。

八十年光阴流转,忠诚电波未曾消歇,信仰密码历久弥坚。

8月15日,“岂曰无名 山河为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党的隐蔽战线主题展”在南京开展。千里之外,湖南浏阳张坊镇——“永不消逝电波”的起点,李白烈士故居内,追思与传承的回响,正与之同频共鸣。

八十年前,从这片热土走出的李白烈士,将青春与热血铸成“永不消逝的电波”。同他一样,无数隐蔽战线的英烈,在各种危难关头,屡建奇功。

八十年后,这穿越时空的“忠诚密码”,早已从历史烽烟中的星火,淬炼为守护家国安全的坚固盾牌,更转换为驱动乡村振兴、奔赴美好生活的澎湃引擎。

烽火密写

走过一条名为“无名道”的石板路,步入李白烈士故居,一张张照片、一段段故事……将人拉回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

“伯父原名李华初,《永不消逝的电波》主人公李侠,原型就是他。”站在一封封家书前,李白烈士的族侄、原张坊镇白石村党支部书记李恒珍开始介绍。作为血脉相连的后人,守护和讲述伯父的故事,成了他的责任与荣光。

微信图片_2025-08-25_103840_406.png

李恒珍(左)向记者介绍故居内的李白烈士家书。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为及时掌握战争的形势发展,党中央决定派李白前往上海从事党的秘密通讯工作。

李恒珍介绍,通过无线电波,李白向延安传递着有关日军军事部署、计划和行动的重要情报,使中国共产党能够及时掌握敌情并进行部署。

“1939年,为了避免引起敌人怀疑,党组织让伯母裘慧英假扮夫妻协助他。”李恒珍的眼中充满敬意,1940年,这对并肩战斗的战友结为真正的革命伴侣。

1942年的秋天,李白在发报传送重要情报时,警报突响。他的语气凝重起来。“敌人破门而入,电台暴露,伯父被捕,遭受日本宪兵队酷刑:老虎凳、电击、拔指甲……虽遭受严刑拷打,但伯父坚称是‘商业电台’。”1943年5月,李白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后,继续从事党的秘密电台工作。

“曾只知道伯父是烈士。”李恒珍说,2009年9月,李白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才知道这些故事。”

微信图片_2025-08-25_103829_587.png

李白烈士的家书。

2024年,在李白烈士故居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党的隐蔽战线湘籍人物事迹展”重新对外开放,李恒珍的目光被隐蔽战线更多尘封的故事点亮:在湖南,在全国,还有无数与李白一样的无名英雄。

抗战时期,中央军委二局在人员培训、经验总结、技术研究及机构与制度建设方面的一系列努力,壮大了技术侦察干部队伍,提高了技术水平,直接服务了抗日战争。其中湖南新邵人邹毕兆被称为红军“破译三杰”之一,1938年7月专程到武汉搜集日本方面有关资料,促成破译日本大东亚省及外务省使用的密码。

湖南长沙人涂作潮,党的早期无线电通讯事业的开拓者之一。1936年9月,受周恩来委派,涂作潮到西安组建秘密电台。西安事变中,涂作潮担任刘鼎的机务员,及时收发电报,确保通信联络顺畅,使用大功率电台向全国通报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八项主张。1940年冬,涂作潮通过党组织开办的“福声无线电行”为掩护,教授李白机务和修理技术。在涂作潮的指导下,李白只用了三个月,便能装配和修理电台,成为了一名全能报务员。

湖南平江人张文彬,1937年10月任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书记,后任广东省委书记。当日军铁蹄踏破香港,他组织和领导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参与了抢救著名文化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的工作。经过3个多月的紧张斗争,从日军层层封锁中,把800多名爱国民主人士及美、英等国数十名国际友人,通过陆路、水路分批接回内地……

这些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是深入虎穴、出生入死的情报员,是瓦解敌心、智勇双全的策反者,是穿梭于封锁线、传递希望的交通员……他们用生命编织一张无形的“胜利之网”。

“这里,是伯父魂牵梦萦却再未归来的地方。”李恒珍目光缓缓扫过故居内凝神倾听的瞻仰者们。窗外,李白深爱的浏阳山水,苍翠依旧。

精神密码

1925年,李白从一条无名小道离开家乡,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洪流,自此一去未返。

如今,故居门前,一条被后人命名为“无名道”的石板路,通向一位英雄的起点,更指向烽火年代里无数被隐去姓名的身影。

今年7月7日在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时,习近平总书记叮嘱:“要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如何让隐蔽战线这份以生命守护的“精神密码”在和平年代焕发新生,筑牢国家安全的根基?李白烈士故居讲解员、张坊镇组织委员陈剑,带领一群系着红领巾的“李白中队”同学们寻找答案。

在陈剑的带领下,同学们走进李白烈士故居国家安全教育基地“总体国家安全观宣传展览”,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了解了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等相关国家安全法律知识。

微信图片_2025-08-25_103824_287.png

陈剑带领“李白中队”的同学们走进李白烈士故居国家安全教育基地。

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作为故居的讲解员,陈剑见证了越来越多的参观者,通过了解以李白烈士为代表的隐蔽战线英雄事迹,深化了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相关知识的认识,李白烈士故居逐渐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国安打卡地”。

为了深挖并活化这份历久弥新的“精神密码”,一系列形式创新、内涵丰富的活动,正以故居为核心辐射开来:

湖南省国家安全机关,近年来围绕“烈士纪念日”“中国人民警察节”“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重要节点策划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宣传,深切缅怀党的隐蔽战线的革命先烈,致力于讲述好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生动故事,提升全民国家安全意识。

各级共青团组织、有关学校创新思政教育形式,组织青少年赴李白烈士故居开展现场研学和沉浸式互动体验,学习革命先烈许党许国、冒险犯难、不惧牺牲的精神品质,传承英烈精神,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浏阳用花鼓戏演绎《电波声声》,红色戏曲党课也成为党史宣讲新的表现形式,把李白烈士的红色故事传播得更远。

浏阳的天空剧院,上演国家安全主题焰火秀,通过无人机、烟花、情景舞蹈、情景剧、弹词、合唱等各种形式,介绍李白等湘籍隐蔽战线烈士对党绝对忠诚的感人故事,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丰富内涵……

李白等湘籍隐蔽战线烈士的故事,成为抗战精神的“鲜活传承”与筑牢国家安全意识的“活态课堂”。

故居广场上,陈剑目送参观者踏上归途。孩子们的身影沿着“无名道”渐行渐远。她仿佛看到当年那坚毅离去的身影,与今日无数追寻他足迹的身影重叠。

发展密钥

距离李白烈士故居不足200米,红色薪火农庄的炊烟正袅袅升起。农庄负责人欧长浏喜欢望向对面的故居,“前来学习的人多,我们农庄就火热。”

2025年,怀着对烈士家乡的深切情怀,在浏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创业就业促进会的引荐下,他决心投身于此。他的目标很明确:服务好故居的参观者,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精神密码”引流效应下,实实在在惠及乡邻。农庄聘请本地擅长烹饪的“村嫂子”掌勺,食材绝大部分取自周边——田间的稻米、地头的时蔬、林间的鸡鸭、塘中的鲜鱼。“家里农活不耽误,这边有接待就来帮忙,收入增加了,生活更好了。”

红色,是历史的烙印,更是发展的引擎。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

湖南牢记殷殷嘱托,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在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上下功夫,赓续红色血脉,深挖红色资源,推进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革命老区张坊镇,像红色薪火农庄这样红色惠民的故事还有很多。张坊镇以李白烈士故居等红色地标为引领,传承红色精神,活化红色旧址空间,推动“红、绿、古”三色深度交融,塑造独特魅力。

游客上午在故居接受精神洗礼,下午可探幽西溪磐石大峡谷,体验漂流之乐;夜宿客家风情民宿,感受非遗。红色是魂,绿色是韵,古色是脉,“三色”交映,绘出富民画卷。

微信图片_2025-08-25_103834_474.jpg

西溪磐石大峡谷的七彩玻璃漂。

红色,是湖湘大地的精神底色。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湖南拥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3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97处,红色文旅资源总量、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这份丰厚的“红色家底”,正深度融入湖南高质量发展的脉搏,有力地带动了文化旅游、住宿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转化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强劲动能。

暮色四合,红色薪火农庄的灯火渐次亮起,温暖而明亮。举目远眺,李白烈士故居在朦胧夜色中更添几分庄重与肃穆。

“李白中队”的同学们歌声嘹亮:“听吧,新征程号角吹响,强军目标召唤在前方,国要强我们就要担当,战旗上写满铁血荣光……”青春的强音,与那穿越八十载的“嘀嗒”声共振。

那永不消逝的电波,已融入时代脉动,激荡为:国安战士于无声处守护家国的无私无畏;莘莘学子“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三湘儿女乡村振兴路上的铿锵步伐……

那穿越时空的电波,永不消逝;

那忠诚铸就的密码,光芒永恒。

策划:张泉森、刘纯、陕振萍、王宏婷

执行:张皎、代宏婷、王媛媛

记者:何青

视频:杨海朋、陈啸鼎

设计:许力子

配音:张君伊

特别鸣谢:浏阳市张坊镇人民政府、李白烈士故居、张坊初级中学李白中队

来源:红网

作者:何青 张皎 杨海朋 代宏婷 陈啸鼎 王媛媛 许力子

编辑:曾斌初

本文链接:https://www.xhxww.cn/content/646942/69/1522668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化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