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肖凯文的笔下,父爱,像阳光那样温暖,像海洋那样深沉。父爱,是我们永远都依赖的沉默的山巅。 无论是儿时的欢闹,还是年少时的成长,或是初踏社会的不安,每一步都离不开父亲的关爱和祝福。世上的事物千变万化,但父亲给我们的爱是永恒的!6月的第3个星期日,又一个父亲节来了。虽然中国大陆官方没有设立正式的父亲节,但内地民众习惯上使用6月第三个星期日当做父亲节。值此节日来临之际,特刊发肖凯文一篇回忆父亲的优美散文,让我们随他一起感受如山父爱,祝愿天下父亲永远安宁快乐!
父亲离开我们19个年头了。别离的时间越久,我对父亲的思念更甚,父亲生前的点点滴滴也愈发清晰。每逢佳节,我都要跪拜在父亲遗像前,或播放刘和刚演唱的《父亲》来寄托我深深的思念与愧疚。父亲不但给予了我生命,而且给予了我生命的质量。
父亲身材比较矮小,但他那倒写的“八字”浓眉足可以表现一个男子汉的威严;那显眼的络腮胡子也足可以表现一个男子汉的阳刚之气。可一般的时候父亲总是面带微笑,很容易接近。
父亲是值得我永远为之骄傲的。在一个孩子的眼里,我的父亲是一个国家干部,这在我们当时的村子里是非常难得和宝贵的;还有一个让孩时的我为之骄傲的是父亲的脑子里藏着无穷无尽的故事。每到年底放假父亲回来,一到夜晚,队里的男女老少都高兴地赶来陪他说事。父亲把煤炭火烧旺,烧得整个屋子都暖和和的,满屋子的人,不管在不在火边,都一点不觉得冷。一切安排妥当,父亲就用他那充满磁性的声音,给大伙儿讲故事,什么三国、水浒、西游、岳飞、隋唐英雄等等都讲得绘声绘色,大家听得不肯离去。父亲感觉累了时,就拿出他视为宝贝的收音机,收听节目给大伙儿听;父亲觉得时间不早了,就会抬手看看他的另一个宝贝手表,如果真晚了,父亲就说“要知后事如何,请听明晚分解”来结束他的讲述。大伙们也就在惋惜声中依依不舍地陆续离去。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吃穿都很俭朴,拥有的一个手表和收音机是当时父亲作为一个国家工作人员的标志。
父亲在群众中的口碑非常好。这也是我长大后更为父亲骄傲的理由。在父亲工作过的地方,不管有意还是无意谈到他,老百姓都会伸出大拇指啧啧称赞,他们评价父亲是一个“能说、能写、能算、能干、能忍”的好干部。能说是说父亲作报告水平高,能抓住听者的心,再疲倦的人也不会听着入睡;处理矛盾纠纷问题,说服力强,说得双方心服口服,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能写是说父亲文章写得好,钢笔字、毛笔字写得好,对联作得好。能算是说父亲双手可以同时打算盘子。能干是说父亲会干所有的农活。能忍是说父亲有强烈的同情心,自己最能吃苦、吃亏,生怕亏了他人。这不是老百姓在恭维我的父亲,我也曾有过许许多多深刻的感受。我读小学时有一个暑假基本上是在父亲的单位度过的,我亲眼目睹过父亲的为人处事。父亲工作很负责,睡得很晚,起得很早,热情接待找他办事的人,还经常拿出饭票安排办事的人到食堂吃饭。很多的时候,父亲每天只吃两餐饭,我以为父亲真不饿。后来才知道,在计划经济的年代,干部每个月的口粮是有规定的。因为父亲照顾了他人,自己不得不节省了。等我弄明白了,我更加佩服起父亲来。
从小乖巧的我深得父亲的喜爱,他对我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也着力培养我。家里过年过节要到代销点购买食物,父亲总是打发我去。我是非常乐意去的,因为父亲每次都要把找回来的毛票分票奖励给我,我会迅速拿着这些奖金到供销社买回小人书一饱眼福。父亲总是用灿烂的笑容表示对我的肯定。
现在回想起来,我从小就开始拥有的自信是父亲点燃的。入学前,父亲利用春节期间,教会了我几百个汉字。我清楚地记得,入学的第一天,老师教给我们一个“一”字,然后安排我们练习写“一”字,很多同学把“一”字写得歪歪斜斜。老师正一个一个捉着学生的手写时,我把那几百个汉子默写了出来,然后交给老师看。老师很惊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我,并当场宣布这个班的班长由我来当。尽管当时我的脸红红的,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啊。正是上学第一天受到了这样的表扬,我对学知识一直充满了信心。这种自信带到我后来的工作中,多少次让我在同事中脱颖而出。
父亲从没打击过我的自信心,并在生活实践中注意培养我更大的自信。有一次家里用水泥打一只水缸,水缸打好后,父亲指着水缸和旁边的一担水桶问我,几担水能把这水缸盛满。那时算术还没学到这方面的知识来,我巧妙地回答了父亲,看水缸有几个一担水桶大,就可以盛几担水。父亲顺着我的话题,那怎么来计算呢?提前教给了我长方体、圆柱体、容积的知识,还和我测量出了水缸的长宽高和水桶的底面直径与高,进行了计算,然后挑水验证,误差很小。这样的学习,我觉得很轻松而有趣味。当我有点文字基础的时候,父亲还和我推敲一些对联的字词。父亲酷爱写对联,每到年末,他都要为单位喜爱贴春联的同事写好春联;回到村里,也要忙上几天,为各家各户作春联、写春联。每次都叫我打下手,有时自家的春联干脆让我写,他还站在旁边一直夸我写得好,不久就会超过他。但由于我的不坚持,写毛笔字成了我作为一名教师的终身惭愧。父亲是个很会制造笑声的人,作出了一些让人捧腹大笑的对联。他给单位两同事新婚之夜作的对联:上联是“山不在高,爬得满头大汗”下联是“水不在深,须脱裤子过河”横批是“游山玩水”,就一直在传说着。虽然不是工对,但联意风趣。
父亲非常关爱我们,不声不响地教育着我们。不管家里经济再紧张,那份压岁钱,父亲从没少过我们的,因为他知道这是孩子们特别期待的,是好兆头。当我们都懂事时,父亲对压岁红包来了个改革,不平均发放,根据各方面的表现分个高低,设一、二、三等奖,学习成绩占60分,家务劳动占40分,学习成绩根据学校通知书的分数折算,家务劳动40分由奶奶和妈妈评分。每次评比都是很公正和民主的。这是父亲在培养我们孩子们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啊。
父亲的坚持与坚强是我们无法企及的。父亲为了加入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写过很多次的申请书,但由于有一个亲戚是富农成分,一直难以如愿以偿;父亲一直没有放弃努力,终于在退休后加入了梦寐以求的党组织。听说在宣誓的那天,父亲高兴得热泪盈框。男儿有泪不轻弹,我是很少看到父亲落泪的,除这次外,还有两次,一次是周总理逝世,父亲正从公社赶回来,他哭着告诉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了!一次是我奶奶去世,他从县里开会赶回,奶奶已经入殓,父亲哭得很伤心。奶奶是我父亲半岁时生母过世后的养母,父亲对奶奶比亲母亲还要亲。父亲忍受了许许多多的苦痛,当我们全家回去看望他和母亲时,在我们面前父亲总是表现得很开心、很轻松。一次,我偷听到了父亲对母亲说的一句话:孩子们回来一次不容易,身体不舒服要忍一忍,孩子们知道了,在外工作、生活都不会安心的。多么伟大的父母啊,我的鼻子好一阵发酸。
时间列车驶到了1999年,父亲的身体不太乐观,双腿瘦弱不堪。父亲对我们表达了一个强烈的生的欲望:我要挺过去今年,就是经历过两个世纪的人了。我一边鼓励父亲,您有这样的信念,一定会健康长寿到双百岁的,您还没开始享孩子们的福呢;一边想到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说过的:“我要活到1997年,到香港我们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一种不祥之感涌上心头,伟人的这种遗憾会不会落到父亲的头上啊。有时候,老天爷还真不随人愿。1999年11月18日晚11点45分,是一个让我悲痛欲绝的时刻。我敬爱的父亲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带着遗憾离开了我们。当时,我正带领几十位老师在市里观摩课堂教学改革成果。父亲在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却不在身边,也成了我一生的遗憾。
父亲,您在那边还好吗?您是一部让我们子女们百读不厌的永远的教科书。
作者:肖凯文
编辑:曾维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