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是一首长诗(外两篇)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剑钢 编辑:曾维峰 2017-04-04 20:39:38
—分享—

  

 

  比清明更容易让人记住的,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英发俊爽的杜十三,只用了廖廖二十八个字,便把人们心中的隐痛,描述得淋漓尽致。

  杏花,冷雨,江南,是清明的底色。牧童,行人,苦酒,是清明的内核。悲伤,惆怅,苦痛,是清明的主题。物换星移,四海古今,那个悲伤的创口,时隔千年,至今未愈。那种难言的痛楚,依然从杏花村口,汩汩溢出。

  逆着掌心的纹路,顺流而上,终点便是愁肠。

  沾不得的是清明的雨,逃不离的是酒肆的风。绵绵冷雨,如花针,似细丝,密密斜织。凄凄微风,如呜咽,似悲呛,声声啼血。一呼一吸,让人怎也逃不离黯然神伤。

  有雨无雨,有酒无酒,清明都注定让人销魂,让人断肠!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千年的时光里,除却一首长诗,惟余苍茫!  

 

  清明是一条归路

  如果说,游子是故乡的风筝,那么,清明则是故乡手中的丝线。无论是功成名就,亦或穷困潦倒。无论是暌违多年,亦或是昨日离家,清明,是所有游子必然经过的归路。

  “旧村乔木在,荒草远人归。废井莓苔厚,家园路径微”。故乡荒芜的路径,连着盛世的所有浮躁与繁华。 而惟有故园,能让喧嚣的灵魂寂寂安宁。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老屋对面的月形山上,长眠着所有族人的先祖。古稀的父亲身手矫健,扫墓,插青,挂钱,烧纸,祈祷,许愿,逐条逐项有条不紊,一姿一态恭敬有加。我想,后辈如此虔诚的缅怀,九泉之下的先祖应是能感知的吧!

  因为生计,后辈远走他乡,祖坟山上,经年缺少收拾,满眼只见艾蒿,飞蓬,旱柳,桑陌,古柏,桃红等各色植物,杂乱铺陈,让人顿觉无限萧索与悲凉。其实,幸亏有这些自然而杂乱的植物,寸步不离地固守着先祖灵魂的家园与后辈心灵的栖息地。

  仪式过后,烟火逐渐湮灭,如同上辈所有的失败与荣耀,都已暗淡。透过摇摆的枯草与翻飞的纸钱,人类绵延不绝的血脉与生生不息的动力,清晰可辨。 年逾八旬的伯母,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对众人说,祖宗啊,今日我来看看你们,很快,我也就回来了……

  清明时节,最美人间四月天。把额头无限贴近大地,便可触摸先祖的体温!  

 

  清明是一处暗伤

  于我而言,清明是一处暗伤!

  很久以前,母亲告诉我:我惟一的舅舅死于自己喂养的一条狗。那年,外婆家的小狗病了,放学回家的舅舅心生怜悯,手把手捧着狗狗喂食。

  后来,疯狗反咬了主人一口,再后来,舅舅狂犬病发,抛下外公外婆与母亲先走了。

  母亲还告诉我:舅舅聪慧,成绩优异,对我尤为关爱。舅舅发病后,极度贫穷的外婆拿出所有积蓄,称了斤肉,给舅舅做了碗肉汤。舅舅喃喃地唤着我的小名,说我正长身体,给我留了半碗。那一年,我两岁。

  乱坟岗过去,便是清明。

  一座荒山,一抔黄土,一堆乱草,一地荒凉,这便是我永不能再见舅舅的全部。每年清明,我都在舅舅的坟头长跪难起。我远在天国善良的舅舅伤口不疼了吧?孝顺的舅舅找到外公外婆了吗?聪慧的舅舅考上大学了吧?慈爱而深情的舅舅,背负着生离死别的舅舅,是否已泅渡苦厄,得乐永生?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长大后我逐渐明白,两岁那年,舅舅坟头的那蓬哀草就成了我心灵深处不为人知的暗伤,一岁一枯,年年复发。

  山长水阔,生死两茫茫。今生今世,清明与舅舅,终究是交叉缠绕于我脖颈上俩根打着死结的绳索,我越是挣扎,呼吸越是困难!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剑钢

编辑:曾维峰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化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