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芙蓉国评论 | 以“严“的标准、“实”的举措 推动党员队伍建设“落地生花”

来源:新化新闻网 作者:石琛凡 编辑:曾斌初 2024-12-06 22:10:22
—分享—

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根基,关乎基层治理的成效与服务群众的长远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农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对党员素质都提出了更高标准。从严从实抓好党员的培养与教育管理,不仅是巩固党群关系的关键,更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保障。唯有把好入口关、抓牢过程关、做细落实关,才能锻造出一支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经得起时代考验的高质量高素质党员队伍。

“严”选拔标准,从源头把控精准,过程始终规范扎实。党员是党组织的“种子”,其质量直接关系到队伍的活力与成色。“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严把选拔标准,是确保源头清澈的必然选择。坚持以政治素质为首要条件,将“政治立场坚定、带动能力突出”作为硬性要求,以“德才兼备”作为评判的准绳。在选拔机制上,建立动态台账,精准聚焦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乡村能人等优秀群体,挖掘潜力人才。严格执行“5个阶段25个环节”的程序,确保每一位党员的产生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推行“双重考核”机制,全面考察思想觉悟与实践表现,真正实现“优中选优”。针对偏远地区党员老龄化问题,探索实施“一村一策”模式,合理分配发展指标,为基层组织注入年轻力量,确保党员队伍源源不断、充满活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唯有从严从实把关,才能汇聚起高质量党员队伍的“源头活水”。

“强”教育培养,让理论融于实践,能力得以全面提升。党员的成长之路如淬铁成钢,唯有历经教育与实践的锤炼,方能百炼成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党员教育需注重系统性与针对性,将理论学习与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充分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校等资源,开设高质量党课培训,让党员在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中筑牢信仰根基。创新“1对1导师制”,以老党员的丰富经验引领新党员成长,传承红色智慧与实践智慧。实践锻炼是党员教育的升华,通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把理论学习融入具体工作,在政策宣讲、矛盾调解等实际任务中锤炼能力。设计“实岗任务清单”,明确党员职责与目标,确保每位党员都能在实战中成长为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唯有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贯通,才能锤炼出广大党员“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的优良品质。

“激”党员活力,以先锋模范带头,党群关系更亲更密。党员的活力犹如微光初燃,既温暖了党群关系,也点亮了信任的灯塔。党员是党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其先锋模范作用是最生动的旗帜。“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唯有党员率先垂范,才能在群众中树立公信力。在城市社区,党员主动融入网格化管理,成为居民身边的“贴心人”;在乡村振兴中,党员争做技术推广的“主心骨”、产业发展的“领路人”。通过推行“党员积分管理制”,将服务群众的点滴付出转化为可视化成果,既激励先进,也鞭策后进;对流动党员,则通过组建线上党小组、开设云课堂等方式,让他们“身虽远、心常在”,继续在外发挥模范作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通过科学激励、精细管理,党员的活力将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源源动力,让先锋模范真正走在前列,必将点燃基层发展的希望之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唯有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在细节中持续夯实,才能打造出一支经得起时代考验、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党员队伍,为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动力。

(新化县曹家镇选调生 石琛凡)

来源:新化新闻网

作者:石琛凡

编辑:曾斌初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化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