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发现与思考 | 以高质量调研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路

来源:新化新闻网 作者: 康加 编辑:曾斌初 2024-08-23 09:18:21
—分享—

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决定》指出:“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改革设计中来。”改革越是深化,调研越须深入。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我们要用好用活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作风,聚焦高质量发展中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沉下去做调查,静下心搞研判,真正提出方法对头、措施对症的真知灼见,奋力写好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

迈开步子寻堵点,进一步深化改革需要“多察实情”。“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虽然现在的通信手段非常发达,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但要突破“路径依赖”和“信息茧房”,真正摸清实际情况、总结实践经验,还须走出机关大院,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搞调研。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讲到:“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因为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要带着问题去,多到现场看、多见具体事,入林田、进车间,问农事、聊工作,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收集各方各面的第一手资料,面对面地了解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经济与民生领域的堵点问题,使我们对各方面实际情况有更深入、全面、确切的认知,为不断优化改革措施,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因时因势地作出的科学决策提供认识基础。

广开言路找痛点,进一步深化改革需要“多听实话”。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要是笑,就说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们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乡亲们是哭还是笑,对改革支不支持,满不满意,只有扑下身子和老百姓拉拉家常、听听意见才能知道。1984年10月,习近平任正定县委书记时,为了更好地了解群众需求和真实民意,启动了河北正定县历史上第一次问卷调查活动,印制了5600份民意调查表,除了向正定各乡各单位发放外,习近平还提议“到街上去”。他带着县委工作人员来到十字大街,摆上桌子和长条凳子,直接把调查表发到百姓手里。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正定县委初步制定出全县1985年工作计划和要抓紧办的十件大事,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期盼。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深入群众问疾苦、收建议、集智慧,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既是改革创新的方法论,也是干好工作的基本要求。只有既听群众的表扬话,又听群众的批评语;既听“专家论坛”,又听“草根讲台”,“耳听八方”找痛点,才能把准社会脉搏,化痛点作为深化改革的“支点”,有的放矢地抓好工作,真正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开动脑筋解难点,进一步深化改革需要“多出实招”。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想办法解决实际问题,只调查不研究,或者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带回一箩筐调研材料,却不注意提炼思考解决问题的答案,那么再多的调研也只能是“花拳绣腿”,不能为深化改革提供可落地的“招式”。毛泽东对此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我们要开动脑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深入调查、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一番交换、比较、反复的工作,把正确观点总结出来、把问题短板揭示出来、把对策建议吸纳进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经过充分研究、比较成熟的调研成果,要及时上升为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措施;对尚未研究透彻的调研成果,要更深入地听取意见,完善后再付诸实施;对已经形成举措、落实落地的,要及时跟踪评估,视情况调整优化。”真正让调研成果落实到解决问题的行动上,成为化解难题的办法、惠及民生的实招、战胜困难的良方。同时,还要注意将“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招数实不实、改革措施好不好的评价标准,真正让改革举措走进人民群众的心坎,切实提高改革的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作者/新化县吉庆镇 康加)

来源:新化新闻网

作者: 康加

编辑:曾斌初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化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