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任务,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深化“三对”规律性认识,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取得丰硕成果。
坚守“魂”和“根”,打牢理论创新的根本基石。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必须坚持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发展马克思主义,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更契合中国具体实际,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屹立不倒、熠熠生辉。
把握“母”和“源”,深挖理论创新的源头活水。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推动党的理论创新,要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要牢固树立大历史观,倾听和反映时代的声音,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正确走向,认清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认识规律、总结经验,深入了解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的实践情况,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要求,让理论创新的源头活水连绵不绝。
注重“路”和“创”,汲取理论创新的人民智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必须走好群众路线,要对群众有深厚感情,深入基层实际,倾听群众心声,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甘当小学生,向人民群众学习,虚心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注重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总结新鲜经验,通过总结提炼,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提炼出新的理论成果,并广泛传播从而达成思想共识,着力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亿万人民心中,成为聚民智、顺民意、得民心的理论,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取得丰硕成果。
(作者/新化县科头乡 赵元彪)
来源:新化新闻网
作者:赵元彪
编辑:曾斌初
本文为新化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