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缅怀先烈 | 热爱 ——谨以此文纪念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牺牲70周年

来源:新化新闻网 作者:袁杰伟 编辑:曾斌初 2022-01-04 10:09:17
时刻新闻
—分享—

(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题记

郁达夫在1936年纪念鲁迅大会上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英雄,不能淡忘,历史,常写常新。

正是怀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在罗盛教牺牲70周年之际,我重写罗盛教,意在提醒人们不要淡忘英雄、淡忘历史。

我最近从新化县罗盛教纪念馆获悉,该馆拟于2022年对布展进行提质改造,我深感欣慰。

少年苦难

罗盛教1931年4月22日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圳上(原松山乡)桐梓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也许日山区常年缺雨的原故,父亲给他取名罗雨成,希望他能够像久旱的甘霖一样,能够让家里百事有成。

为了糊口,父亲经常外出给别人打短工,家里根本无钱送他上学。父亲通常十天半个月才回家一次,每次回来都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

一天早晨,村里一个叫方振初的来到罗家外面,手里拿着一根竹鞭,屋也不进,站在坪里没好气地喊话,就像是喊天一样。

“喂,迭老倌子,你家的牛怎么放的?吃了我家一片麦地,也不来说一声!我跟你讲呢,我那块麦地是要打八萝麦子的,如今被你家的牛吃了一大半,你说这何事搞罗?”

罗迭开连忙从家里走出来,弯着腰装烟,赔着笑说:“初满,进屋说!进屋说!”

方振初拿着竹鞭,把罗迭开装烟的手一挡,也不说抽,也不说不抽。罗迭开的手就僵了那里。

方振初冷冰冰地说:“迭老倌子,别跟我来这一套,你跟我说赔多少麦子吧?要不然,别怪我不客气了!”

罗盛教气愤了,只想上前去打人。什么吃了半块地的麦子,只是罗盛教昨天去放牛的时候,从他的麦地边经过,由于罗盛教手里捧着书,不小心这条牛吃了几口麦苗,没有及时制止住。罗盛教一急,用脚去踢,竟把牛的眼睛都踢瞎了。现在被他说成这样。

罗迭开赔着笑说:“雨伢子不小心,让牛吃了你家几口麦苗,等到了收割之后,我自当赔来……”

方振初冷笑了一声,说:“什么叫吃了几口,当我污蔑你似的。这么多人有眼睛看着的呀。”

罗盛教气愤前向前争道:“是只吃了几口呀!”

方振初用竹鞭抽了过来,说:“怎么?你们两爷崽吃了麦苗还要吃人是吧?我倒是不怕,难道你们有八条命?这样,你们没得赔,这牛,我就先牵过去了!”

方振初走到牛栏边,扯开牛栏杠子,牵起牛绳就要走。

罗迭开拢去说:“振初满、振初爷……”

方振初说:“你叫我祖宗都没用,一牛犯法一牛当!我又不牵你!”

方振初就这样把罗家唯一的一条水牛牵走了,牛是罗家最主要的“劳力”啊。

没有了牛,田就不得翻,日子还怎么过?罗迭开盘算着,家里养的两条猪目前正在长膘,等到开春,就都宰了,能卖一个好价钱。把猪苗的钱还了,再去买一条小牛崽,养一年,就可以教犁。过日子还是有指望的。

可是还没开等到开春,地主祖老八好像有个掌会算似的,戴着鸭舌帽子拿着算盘来到罗家,一进门就皮笑肉不笑地说:“罗老倌子,我被你害惨哩,你的猪苗钱还不还来,人家可给我算了高利贷啦!这猪苗又不是我生的,要是我能生就生一个送给你又何妨?大家乡里乡亲的,可这我也是从别人那里赊来的,如今这帐……”罗迭开一看就知他没安好心。果然,只见他算盘珠子一打,你把整条猪给他都不够还他猪苗的钱……

地主祖老八把猪从猪栏里赶了出来,生生地把猪赶走了……

罗家生存的希望在大块大块地被剥夺!

罗迭开家里现在穷得揭不开锅了。

罗迭开只好去借高利贷。

周边有一个叫张里才的地主,专放高利贷,心狠手辣是出了名的。但罗迭开别无他法。罗迭开借了几斗米回来,家里才终于又可以揭开锅了。

罗盛教现在唯一能做事就是天天去山里砍柴,脸上手上身上到处都是被树枝荆棘伤着的痕迹。看到堆积如山的柴堆,罗迭开颇为心痛:再不送他读书就要耽误他一辈子了!

终于,罗迭开顾不得倾家荡产了。罗迭开把罗盛教送进当地的维新小学读书,这一年罗盛教11岁。之后又转到距家五里多地的文德小学就读。

突然有一天放学后,家里来了几个穿“虎皮”的凶神恶煞的男子,大喊大叫进门之后,不由分说,把正在劈柴的罗迭开抓了起来,反剪着双手,用麻绳捆着,就往门外推。

罗母急得哇哇大哭,跪地求饶:“青天大老爷啊呃,求求你们……”

罗盛教满腔怒火,看着这突然发生的一幕,欲哭无泪,拉起母亲,问:“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爹犯了什么王法?”

母亲只是哭,一个“虎皮”狞笑着说:“兔崽子我告诉你,你爷老倌借了钱不还!就犯了这个王法!”

原来,张里才的高利贷,不出一年,利滚利已经翻了好几番,罗迭开哪里还得起?

就这样,父亲被抓走了坐了大牢。

罗盛教想到父母为了送他读书,居然吃了这样大的亏。罗盛教决心读好书,每天清早上学,是到得最早的一个,比先生还到得早。放学是回的最晚的一个,他不但要把书背完,而且要把塾馆打扫干净才离开。老师非常喜欢这个勤奋的孩子,还常把他书写整齐的作业在课堂上展示给其他同学看。

如此“风光”,盛教独得。这可惹恼了班上一个外号叫“瘦猴”的人。“瘦猴”正是张里才之子。张里才串通保长,派人到罗家才抓罗迭开去当壮丁。罗迭开是一家之主,罗盛教是幼子,根本无符合抓丁的条件。但张里才就是要耍这个威风,借着抓丁的名义,把人抓到保里,并不送到部队,而是逼其干活,任意打骂。罗迭开只得东躲西藏。罗迭开反正已经失去土地,便远走邻县,打短工为生,这才逃避了这场灾祸。

为了糊口,也为了让罗盛教远离灾祸,母亲只得把罗盛教送出去当道士。一个涉事未深的未成年人去当道士,青灯古刹,道袍木鱼!这是一种什么滋味?十一岁,生活刚刚在他的眼前展开了一个序幕,却马上就黑屏了。一种即将奔腾的生活,马上了静止了下来;一锅即将沸开的水,立即停止了沸腾前的激越。生活在他面前展开的不是多彩的云朵,而是黑漆漆的天空……

投身革命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了。

这年冬天,在乾城县所里镇(今吉首市)开瓷铁铺的罗盛教的叔叔罗迭文回到久别的家乡。罗迭文返程时,带罗盛教一起踏上了去乾城的路。

开始,罗盛教去乾城县所里镇(今吉首)三叔罗迭文家,在叔叔开的杂货铺帮工。等到1946年秋季开学时,罗盛教连跳三级,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湖南省立第九师范附小(今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六年级第二期插班就读。半年后,在小学毕业的时候,罗盛教以九师附小前三名的优异成绩,作为保送生,免试升入了沅水之滨那所可称为湘西最高学府的学校——省立第九师范(今吉首大学师范学院),编在简师十四班。并改名罗盛教。

可没上多久,原来,湖南九师校长眼看国民党日薄西山,看不到前途,便一个人把所有的学校经费卷进自己的皮包,偷偷地溜走。学校关门了。

正在罗盛教为前途感到茫然无措的时候,1949年11月15日,湘西重镇乾城获得和平解放。乾城原名乾县,民国二年(1913年),乾县改名乾城县。和平解放后,按当地“所里”的苗语汉谐音改名为吉首县。

乾城县老百姓敲锣打鼓欢庆解放的情景让罗盛教焕发了对新中国的巨大热情,获得土地的农民欢天喜地、热泪盈眶,晚上睡在自己的土地上,就像做梦一样不敢相信自己拥有了土地。拥有土地就是拥有了生活的保障,拥有了自由,拥有了做人的尊严。罗盛教想,一定要投身建设新中国的热潮之中,为伟大的新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终于,十八岁的罗盛教考上了湘西军政干部学校。

湘西军政干校第一门课程就是“劳动建校”。

在第一天举行的打柴比赛中,当他看到很多同学想用稻草搓根背柴绳,可是搓了半天也没有搓成时。这对于从小打柴的罗盛教简直是拿手戏,他接了过去,脚压住绳头,两手合掌,一左一右,搓一段加几根稻草,不到十分钟就搓出一根又长又粗的绳子。战友们很快学会了。

不久,罗盛教所在班接到一个更艰巨的任务——搭桥。这个桥将架在校部办公室和操场之间的河沟上。天很冷,西北风呼呼地刮着。罗盛教和同学们找来一把锯子,费了好大的功夫,才把一棵用来做桥梁用的树锯断了。树很大,无法控制其倒地的速度和方向,树一倒地就忽喇喇打了个滚,“扑通”一声栽进了水沟。罗盛教见状,迅速脱掉棉裤,呼地跳进了冰冷的河沟里,两只脚插在淤泥上的薄冰碴子中,腿上立刻就像失去了知觉,差点跌倒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粗笨的大树终于被拖上了岸,桥终于搭好了。在学校进行整理校园工作总结的时候,教育长表扬了罗盛教和他所在的班,在热烈的掌声中,罗盛教站起来,向大家敬了一个举手礼。

每天大清早,当别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他就悄悄地爬起来,一声不响地去打扫院子、挑水、担粪浇菜园子;打柴的时候,他总是手脚麻利地替别人磨镰刀,一个人背100多斤走到前面,到学校后又转回去帮别人背。

结业时,罗盛教被评为模范学员。

同年7月1日,在党诞生的日子里,罗盛教光荣地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这天,他庄严地宣誓:为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奋斗终身!

保家卫国

从解放军47军军部文书培训班学习结束后,罗盛教被分配到47军141师直属侦察连任文书,参加湘西剿匪斗争。

罗盛教担任文书后,报表都做得整整齐齐。虽然个头不高,但十分灵巧、纯真、热情,能团结人,到哪儿都欢蹦乱跳,大伙儿都喜欢叫他“罗驹子”。

罗盛教和房东潘老太太关系也十分亲热。那时,潘秀英(当地人称五婆)去码头挑水,来回有一公里路。罗盛教经常在起床号吹响之前就起床,先帮她把水缸挑满。因下雨路滑,一担水才把缸装一半,但他已摔了好几跤,罗盛教咬紧牙关把缸水挑满。

不几天,部队到了李家洞。

在李家洞的一天,战士们进山剿匪去了,留在连队值班的罗盛教突然听到惊叫声。原来,李家洞一位老乡的房子被土匪烧着了。罗盛教立刻奔赴现场,毫不犹豫冲进火海,将抢救东西的老大娘背了出来。随后又钻入火海,一趟一趟往外抢运东西。事后,罗盛教没有告诉大家,直到连长看到他被火烧伤的伤口,才知道这件事。

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朝战争,妄图吞并朝鲜,进而进攻中国。英雄的朝鲜人民在伟大领袖金日成首相和朝鲜劳动党的领导下,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奋起抗战,狠狠打击侵略者。6月28日,毛主席发出了“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的伟大号召,中国人民派遣自己的优秀儿女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并肩战斗。罗盛教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毅然在志愿军报名书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1951年4月,罗盛教随部队奔赴朝鲜,任志愿军第47军141师侦察队文书。

一过鸭绿江,举目四望,只见那些高楼瓦房,全被美国鬼子炸成一堆堆瓦砾。罗盛教十分痛心,也加深了对美国鬼子的仇恨。

一天,侦察队队部的人都在阵地上执行任务,只留下罗盛教值班。突然他听到轰炸声。罗盛教立即向村里冲去,隐约看见一间屋里一个孩子在背一个老大娘,由于背不动,跌跌撞撞不知如何是好。

罗盛教冲进去,立刻被烟火熏得头昏眼黑,透过浓烟,他终于找到老大娘和小孩,背起大娘,拉起小孩朝屋外冲去。两人得救了,老大娘抚摸着衣服上被烧焦的破洞,感动得老泪纵横。

几天后,部队去牛尾洞打埋伏。罗盛教拿起几颗手榴弹,站在指导员面前请战:“指导员,请给我最艰巨的任务吧,我要亲手严惩美国强盗,替朝鲜人民报仇!”

指导员端详着罗盛教刚毅的目光,说:“好!答应你去参加抢救伤员!”

在阵地上,突然“轰”的一声,敌人打来的枪弹在罗盛教右边爆炸了。他扭头一看,只见一个战士的头部和肩部负了重伤,立即跳出工事,往那伤员跟前爬去。敌人的机枪子弹在罗盛教身边扫起阵阵尘土,但罗盛教毫不畏惧,镇静地替那伤员包扎好伤口,背起就往山下跑。

还没走出多远,又一阵机枪扫来,罗盛教一个踉跄,啪地摔倒了。伤员从他背上滑下来,罗盛教赶紧用自己的身体掩护他。

“快走,沉住气!”那伤员支撑起来,“来,你听我的指挥!”罗盛教急忙把他背上,“右转!”“隐蔽!”罗盛教依着伤员的命令,机灵地躲过敌人的机枪扫射,成功地把伤员转移到了山脚的安全地带。

1951年冬天,美帝国主义的“秋季攻势”被粉碎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奋力抗战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侦察连奉命调到后方休整,来到了平安南道成川郡的石田里。

这是一个秀丽的山村,村前的佛体洞山,满山松柏,披上了白雪。泥栎河水绿黝黝的,蜿蜒东去。罗盛教经常帮房东大妈担水、劈柴、扫院子,忙个不停。房东老大娘一见志愿军同志,就指指自己的家,用手比比高矮,竖起大拇指,意思是说:在我家住的那个志愿军同志 ,真是好样的。

平时,孩子们也常常来找罗盛教玩,罗盛教也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这天,有几个孩子跑到罗盛教住的地方,笑嘻嘻地把罗盛教拉走了,显然,孩子们想要和罗盛教一起玩。罗盛教让孩子们排好队,教他们唱歌,做游戏。孩子们虽然听不懂中国话,可是唱中国歌,只要教几遍,就会唱了。

转眼除夕就要到了。

“风雪大练兵,过一个革命化的新年!”这是侦察连官兵提出的的战斗口号。战士们在积雪的山坡上刻苦训练,连部班的同志们集中到泥栎河的平滩上练习投弹和射击。

正当罗盛教集中精力练习瞄准时,一排长等人跑过来找他申领教练弹,因为这事归连部文书管。罗盛教两手一摊,苦笑着说:“没有”。一排长失望地走了。罗盛教想:不行啊!这会影响战士们训练。于是他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先制作出一批木质的,总比没有强!”于是,连部班的人一齐动手,房东崔大娘一家也来帮忙,大家连夜找来坚实的铁壳子树,制作出了一批教练弹、检查靶。

第二天一早,当同志们看到院子里奇迹般地出现了一批木制手榴弹时,先是一楞,继而高兴地欢呼了起来。大家向罗盛教竖起了大拇指。

除夕那天上午,罗盛教和侦察队的理发员小宋给朝鲜小朋友理发,替他们打扮得漂漂亮亮过个热闹年。摊子一摆开,孩子们一窝蜂地拥了上来。茅屋里不断响起愉快的哄笑声,理完发的孩子们赶忙换上新衣或彩裙,在镜子里照来照去,高兴地比画着罗盛教和小宋。

晚上,村里的群众请战士们一起欢度除夕,小姑娘们打扮得红红绿绿,敲着长鼓来助兴。满屋子载歌载舞,非常热闹,罗盛教和大家一起跳舞高歌,不会唱朝鲜歌,就跟着哼,大家看着他笑。

天黑回到营房,罗盛教想起前几天父亲来信告诉他,家乡的土改即将完成,生活过得很幸福,同时再三叮嘱罗盛教一定要听毛主席的话,英勇杀敌,早日消灭美国鬼子。父亲的信让罗盛幸福得像回到了家乡桐子村。

舍己救人

1952年1月2日,严寒的早晨,佛体洞山披上银装,泥栎河盖上亮晶晶的冰层,战士们正在苦练杀敌本领,罗盛教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投弹,手臂酸得抬不起,但他咬咬牙坚持练下去。

早操过后,罗盛教记起河边扔着两颗打不响的手榴弹,心想找回来练习投弹,比木制的更能得心应手,更能使上劲儿,更能找到逼真的投弹感觉,相当于实弹练习,这样在正式投弹时就会减少手感和心理误差。就和小宋分头去寻找。罗盛教独自向东寻去。

朔风怒吼,大雪弥漫,打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疼痛,黄棉军帽的前沿上、眉毛上、睫毛上都结挂着白花花的霜絮。气温足达零下20度,手一伸出,立刻就僵住了。

一眼望去,泥栎河上蒙上了厚厚的亮晶晶的冰层。“巴里巴里”(朝鲜语:快的意思)!对面传来稚嫩的叫声。抬头一看,在这玻璃一样的河面上,有4个朝鲜少年在滑冰,他们脚踏自制的滑雪车,手握小棍用力一撑,雪车就跑动起来。随着双手不断地用力,速度越来越快。

见到罗盛教,他们便直起身,朝罗盛教“飞”过来。他们跟罗盛教这个可亲可爱的大哥哥早就玩熟了。虎实精灵的小胖墩崔莹冲在最前面,活泼矫健的明玉轻快地紧随其后,他们快活地围着罗盛教转起圈来。

明玉倏地滑到罗盛教跟前,拉起罗盛教的胳膊,比划着让他也一块儿玩。罗盛教拍拍明玉的头,也比划着告诉他:“不行啊,我现在有事,你们先玩吧!”罗盛教平时跟他们交流,都是比手势加汉语,小朋友们偶尔也能听懂几句,手势语言在具体语境下就更其明白了。孩子们做了个遗憾的动作,又像飞燕一般掠走了。

罗盛教记得有颗手榴弹就在前面那个小木桩附近,现在那里是白茫茫一片。他扒开深深的积雪,急切地搜寻。鼻尖已经发麻,手指头冻得跟胡罗卜似的,每扒一下,都针扎一样难受。但想到这东西对练就真格儿的杀敌本领颇有用处,便强忍着巨痛扒着……

“咔擦!”一声,接着又是一声惊叫!

罗盛教猛一回头,只见有个少年连同滑雪车掉到冰窟窿里去了。另外三个少年吓得哭叫起来。罗盛教来不及多想,罗盛教抬腿便向那边跑去,他边跑边脱棉衣,一路上,帽子、棉衣、棉裤、大头皮靴被不断地摔在身后的冰面上,由于来不及一个个地解扣,直拽得钮扣四处乱飞。最后脱得全身只剩下一层白色单衣,被寒风吹得呼拉拉飘动,但罗盛教不觉得有一丝寒意。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由于冰面下河水的冲击,崔莹已从掉下去的位置发生了位移。

“扑通!”罗盛教一头钻进了冰窟窿,在零下二十度的严寒里,他全身浸在水中,不一会儿,只听到一阵哗哗的水声,只见罗盛教猛地窜出了水面。显然,他没有摸到人。此时的罗盛教脸色苍白。

时间过得那样缓慢,北风呼呼地刮着,几个少年看着冰窟窿里泛起的波层,心跳得像要冲出喉咙。这时,罗盛教猛地又一下钻出水面,显然,还是没有摸到人。他浑身冻得颤抖,换了一口气又钻到冰层下面去。

不一会儿,冰面上一阵晃动,伸出两只小手来。显然,罗盛教找到了崔莹,并把他托举了起来。崔莹眯糊着双眼,两手乱抓。

英雄的罗盛教叔叔啊!少年们高兴得还没有叫出声来,可是因为冰窟窿四边的冰太薄了,崔莹刚要爬上来,冰块便塌了,崔莹连人带冰又一次掉入水中。

正在这时,小宋拎着一颗手榴弹赶到河边,他立刻明白了一切,急中生智,拔脚往回跑,在村口看到一根电线杆,往肩上一搁,直向河边奔来。

这时,冰窟窿更大了,罗盛教身上的血液快冻结了,全身发紫,面色苍白,已经精疲力尽,但他决心把这个朝鲜少年救出来,他又一次深深吸了一口气,沉入水中,双脚踏着河底的碎石,竭尽全力将崔莹顶出了水面。

这时候,小宋拿着一根电线杆子赶到了,崔莹抱着杆子才被救了上来。

但是,舍己救人的罗盛教却再也没有浮出水面,被急流冲到远处的冰层下面去了。不会泅水的小宋,飞快地跑回去叫人来营救,等人们赶到,用铁镐、刀斧砍开冰层,将罗盛教捞了上来。

人们大声喊着:“罗盛教!”“罗盛教!”“罗盛教!”可是罗盛教再也无法回答人们的呼喊,他已经停止了呼吸。

三葬英雄

崔大娘用自己采的土药和生姜熬成汤,端来往罗盛教嘴里灌……

当一切办法用尽之后,人们只好承队无力回天!

天黑了下来,指导员没有吃饭,他正在写罗盛教牺牲的详细经过。副连长也没有吃饭,他拿来七尺白布缝成了“烈士服”,流着泪把罗盛教包裹起来。全连的战士都没有吃饭,十几个战士打着手电筒在前,十几个战士抬着罗盛教的遗体在后,缓缓地向佛体洞山走去。十几个战士在佛体洞山下,用十字铁镐刨了一个墓穴,脱帽鞠躬,埋葬了罗盛教。

这是一葬英雄。

石田里的人们认为这样安葬英雄过于草率了,一定要为英雄举行一个隆重的葬礼。第二天,天刚亮,石田里的金大爷便带着一群姑娘把罗盛教的遗体刨了出来,抬到泥栎河边的学校里。

侦察连不知这是怎么回事,战士们跑到学校,此时的场景把战士们全都惊呆了:

村民们将罗盛教的七尺白布缝制的“烈士服”脱了下来,一位阿玛尼用温水给罗盛教洗脸,随后,阿玛尼又用自己结婚时珍藏起来的的纪念品——胭脂和唇膏,给罗盛教化汝,一群朝鲜姑娘则争着给罗盛教描眉,小学生们则从佛体洞山上采来青青的松枝叶,铺在拼起的课桌上给罗盛教作灵床……这是朝鲜人民表达对逝者的最高敬意!

石田里村的所有长者把他们藏在地窖里的各种珍品全都献了出来,摆在了罗盛教遗体的四周。金大爷则捐出了自己的寿材——白松木棺,并亲手装殓了刚满20岁的罗盛教。

随后,村里的人民翩翩起舞,裙袖飘起,声泪俱下,表达他们无限的敬意和无尽的哀悼!送葬的队伍缓缓向佛体洞山走去,村里的劳动党支部书记崔大爷率领着八位姑娘,亲手将罗盛教的遗体葬在佛体洞山南麓向阳的墓穴里,遗体下穴时,被救的14岁少年崔莹双膝跪地,以头触地,用汉语哭喊了三声:“罗盛教同志!”以此跟罗盛教作最后的告别!这个仪式有点类似新化的民俗:儿女在父亲的遗体下穴之时,要望着墓穴一连哭喊三声:“爹爹——”崔莹所行的礼节相当于儿女之礼!

崔莹痛哭不止,他说:“罗同志舍身救了我,比我的亲人还要亲!”他的母亲说:“罗同志为救崔莹而牺牲了自己,这种恩情我们永远报不尽啊!”

战士们与村里的人们共同培土,坟冢垒起有一人多高。金大爷、崔大爷亲手竖起一块红松木板制作的墓碑,上面用墨写着一行汉字:

罗盛教烈士之墓

石田里村民敬立

一九五二年元月

这是二葬英雄。

二葬英雄表达了石田里村对罗盛教烈士的最崇高的敬意!

然而,罗盛教跳进冰窟勇救落水少年不幸牺牲的感人事迹,迅速传遍了成川郡,传遍了全朝鲜,传遍了全世界的社会主义国家。朝鲜人民认为只有用国葬这样最高规格的葬礼,才能表达他们对罗盛教道木的敬意!老乡们川流不息地跑到部队住房的门口,再次请求队长和政治指导员说:“罗同志为救我们的孩子而牺牲了,请你们把他的遗体交给我们按朝鲜人民最隆重的葬礼安葬他吧!”他们的恳切要求,终于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某师领导机关接受了。

1月5日清晨,从方圆百余里来的一千多位朝鲜群众,全都身着节日的盛装,头顶酒坛、打糕、苹果、板栗,牵着牛、羊,抬着肥猪和鲜鱼,他们是来为罗盛教举行国葬的。

罗盛教所在的军、师首长来了,成川郡的领导来了,平安道的领导来了,朝鲜劳动党的中央委员都来了!

国葬开始了,军号齐鸣,排子枪打得震天价响,志司、志政的首长和代表,军、师、团的首长和代表,朝鲜人民的首长和代表,成川郡、平安道的首长和群众代表,在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代表的主持下,脱下军帽和礼帽,向罗盛教致敬、默哀!

上百名朝鲜儿童、少男少女早已身着白衣白裙跑向早铸成了墓地。这块墓地是石田里的老大娘元善女捐出来给罗盛教的。战前元善女就为自己预备好了这块墓地,这块墓地背靠四季常青的佛体洞山,而临泥栎河,是一块风水极佳的宝地。元善女为罗盛教舍己救人的精神所感动,特意找到村劳动党支部委员长,诚恳地请求将这块墓地捐给罗盛教道木:“我把自己的这块好地让给罗同志,他把心都掏给了我们,那里风水好,这就算是我们对她的一点报答吧!这样我心里会好受一些。请你向志愿军同志说说吧!”元善女先天挖了两株马尾松树苗,用它作笤帚,将水泥铸成的墓穴打扫得干干净净。

崔莹以朝鲜尊贵的祭礼,将一瓶酒、一碗饭和一碗豆腐摆在石桌上,他在烈士墓前跪了三十多分钟,他痛哭失声地向罗盛教宣誓:“罗同志,我永远忘不了你的救命恩情!我们要世世代代纪念你,我决心参加人民军,继承你的遗志,学习你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志愿军一起去打败美国侵略者!”

作者/袁杰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报告文学学会理事,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娄底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来源:新化新闻网

作者:袁杰伟

编辑:曾斌初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化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