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澎湃大爱育桃李

来源:新化新闻网 作者:杨亲福 编辑:曾斌初 2018-12-13 16:38:46
—分享—

79cbf5db4969d5e1ac3002ead03e094d_1544686063474-4rr58mrttz8%E7%89%877.jpg

日前,在共青团新化县委召开的“健康心灵助力梦想——新化团县委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座谈会”上,新化县师德标兵刘昕老师做了典型发言。经县团委书记曾志文推荐,记者采访了新化二中教师刘昕。刘昕从1996年大学毕业至今,一直坚守在新化县边远的孟公镇农村中学任教。

农村学校是梦想舞台

刘昕出生在新化县奉家镇最偏远最贫穷的瑶家村,屋前屋后除了山还是山,村里大多数人没有完成对子女的义务教育,能出个大学生更是非常稀罕的事,刘昕便是村里的第一位大学生。刘昕从小的志向是当一名农村老师,用知识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

新化二中地处农村,工作条件比较艰苦,待遇不高。因为教学成绩突出,早在2002年,新化一中校长考察了刘昕,决定调他进一中,但他看到农村家长和自已学生一双双渴求他留下的目光,毅然决然放弃了这次机会。“农村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真的舍不得离开农村学校”,刘昕说。

每年中考一结束,刘昕便回到家乡做家访,动员父老乡亲送子女读高中。由于有他的榜样示范作用,加上他的亲和力,村里慢慢地将孩子们交给他带着读高中。就这样,瑶家村在新化二中读书的孩子每年都有几个考上大学。2013年,刘翔考入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在刘翔家的宴席上,刘昕动情地说:“我没有能力支持家乡的建设,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尽量把大家的子女培养成才,以微薄之力回报父老乡亲们。”

润物无声育桃李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充满爱心,要爱生如子,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温暖,才能感化一切学生,调动学生的一切积极因素,使其健康成长。”刘昕在教学日记中这样写道。

2006年,他当219班班主任,班内学生很多来自天门、大石等国家级贫困乡村,家庭条件很差,有一位叫刘祥的学生,父亲去世,靠母亲微博的收入维持生计,刘昕三次共资助刘祥1500元。他给班内学生刘学强垫交了1500元学费,事隔7年后,该生母亲还钱时硬是要塞给他女儿200元钱,他婉言谢绝了她的好意。多年来刘昕自己也记不起资助了学生多少费用,又垫交了多少回学杂费。

刘昕介绍,他读高中时利用假期卖苦力,读大学时利用假期在冷水江金竹山煤矿下煤窑赚钱。他深知农村家长送子女读书不容易,每一届学生毕业时,都严禁学生给老师送礼。特困生唐松平考上了四川大学,刘昕给他送去了车费。其实刘昕家里并不宽裕,但他对学生从不小气。他年年当班主任,每年的三月三都自挑腰包给班内每个学生煮两个鸡蛋、端午节给每个学生送两个粽子、中秋节给每个学生发一个月饼,为营养不良的应考学生买奶粉,……这些成了刘昕工作中的一部分。

刘昕明白,要感化学生首先必须攻克他们的心。他经常找学生谈学习、谈理想、谈人生、谈做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特别时期的烦恼和困惑,帮助迷路的同学回到正确的学习生活的轨道上来。他从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总是跟他们交朋友,形成一种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学生犯了错误,他总是循循善诱,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看到学生从不懂事到懂事,从厌学边沿走向大学的殿堂,刘昕心中充满了自豪和成功的喜悦。他的付出更是让许多学生深受震憾。考上西南政法大学的胡露对父母说:“是刘昕老师成就了我,我毕业以后一定要把他当作自己的爸爸看待。”学生刘鹏的妈妈说:“天底下怕很难再找到像刘昕老师这样的好班主任了。”299班的陈美玉进入高三时对刘昕说:“老班,我还不努力就对不住你了,从现在开始为你读书了!”2012年,她以621分的高分考上厦门大学。当年教师节她给刘昕发了一条短信:“老班,教师节到了,问候您了。您可能不知道,到现在为止,所有人中,我最感谢的就是您了。若是没有您,肯定不会有今天的我。没有您我肯定考不上厦门大学,我不会有宽阔的胸襟包容周围的一切,我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问题,我不会有今天的很多思想,不会那么懂得感恩,也不会舍得付出而不求回报。我觉得,我身上所有的一切美好的品质都是您给的,现在想想,我都会诧异我的改变。感谢什么不想多说,我会用我的一生感恩你的教诲和照顾……”从武汉大学毕业的廖鹏辉在结婚喜宴上深情地拥抱刘昕,感激的泪水肆意纵横:“生我者父母,教我者老师,刘老师您胜过了我的父母”。毕业多年已参加工作的廖姿在一次发给刘昕的QQ信息中写道:“老师:看《夏至未至》有个高三毕业的场景,想起了您--为我们费心费力了三年的班主任老师。老班,您辛苦啦!”

自工作以来,刘昕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教育教学中。他每天早上6点就进了教室,要忙到晚上12点以后才能睡觉。他家成了旅馆,一年到头一家人难得在一起吃上几顿热饭。女儿嗔怪:“我睡觉时爸爸没回来,我起床时爸爸却已经走了。”女儿就在附近读书,但一天到晚很难见到他。谈到家庭,他掩饰不住对妻子和女儿的愧疚。

来源:新化新闻网

作者:杨亲福

编辑:曾斌初

本文链接:https://www.xhxww.cn/content/2018/12/13/413354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化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