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笔者思潮澎湃,又思念起祖上先人之操守。吾家族虽不是官宦显赫之家,也不是书香门第,但具有令人赞美的一代代沿袭相传的忠厚善良、勤俭朴实、正直和礼让的普通劳动人民的家风。这家风至今倡导规范着我们大家族近三百人员的言行、风尚,是我们公诚勤朴,正直为人,奋勉前行的精神动力,是大家遵循并传之后代的价值准则。家风的培育形成与承传发扬,也是与我们祖上列位先人以镶嵌他们名字的、修身励志的一副副楹联紧密相联的。这些联语较好地体现了吾祖先人们的情操善举,从一定程度反映出他们那个时代的文化和道德氛围。今天细细品味这些联语,令你口齿留香,回味无穷。
由于前辈们以联励志,以淳朴的家风从严要求并一代代承传,从而成为仁善勤劳的家族。俗话说,仁者寿。在那生活艰难、兵荒马乱的岁月,吾祖上直系六位先人,平均寿命81岁,最高的93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家族励志齐家的联语较多,这里仅简述与家风密切相关的祖上直系六代先人和笔者兄弟的十副,以飨读者。
家高高祖之父嗣礼公一副悬挂于住所的联语是:
嗣胤繁荣,源先辈怀仁积善;礼仪庄重,励后人正己修身。
高高祖申洲公自撰的一副刻挂于书房。联曰:
申时亮丽桑榆晚;洲际平和水陆祥。
高祖英含公张贴于厅堂的联语是:
英明设计前程远;含蓄言行后辈贤。
曾祖玉泰公是吾老家方圆数十里木匠行当人们敬奉的师傅前人,其历代徒子徒孙皆虔诚敬奉着他。为何?因其品行端正,为仁积善,技艺高超。他视徒如子。特别是一些浪子经他带一段后即改邪归正。他对特困家庭或免收工钱或无偿带徒。为此,玉泰公的一位徒孙取“泰”的同音字“太”敬题赞他。曾祖将联语壁挂厅堂勉励自己和家人。联曰:玉斧将歪材劈正;太师帮弱势扶强。
祖父立凤公张贴于堂屋正中的对联是清末梓里塾师吉堂公撰赠的。联曰:立意高超追善美;凤声佳妙唱祥和。
家父出生时取班名克修。祖父希翼他既要勤俭,又要修身养性。上师塾时,塾师先生希望他有德有才,取父亲呼名为 “德文”。可惜家境贫寒,父亲读了半年就辍学了。父亲刻苦自学,悟性又高,心算、应变能力很强,被誉为梓里的“神童”、“小孔明”。他两次被抓出当“壮丁”,击毙过好几名日本鬼子。解放前夕,还任过近三年的甲长。父亲继承家风,为人正直善良。解放初期,他是基层政权的骨干之一。父亲动之以情,巧之以理,为家乡少划了几位“地主”、“富农”,这其中有两位是有文化的劳动者。为此,族上桂云公嵌其呼名“德文”题联赞曰:为仁赢德望;致力护文人。
父亲因家风影响和梓里人民的激励而成为勤俭的典范。因他公诚正直,又是不正之风的克星。他深知教育文化的重要,亦是极力倡导读书的说教者和践行者。1971年,我读初一,舍弟读小学四年级,我们兄弟品学皆优。廖老师根据我们家的情况,即镶嵌父亲的班名“克修”与呼名“德文”题联书赠。父亲欣喜地将其装裱壁挂厅堂正中勉励全家。联曰:克俭克勤施德举;修仁修善出文星。
我们家虽然没出文星,但勤诚的家风,蕴含耕读的联语对全家的熏陶激励,至今令姐妹兄弟欣喜。从那时起,我亦爱上了对联。今天,家父离世快33年,但他那勤俭持家,怀仁积善之情怀永存他后辈人的心间。后辈们对一脉渊源的家风,对饱含耕读修身齐家的一副副联语的情结将永远不变。
200余年一路走来,我们嗣礼公后裔大家族也好,父亲的子孙小家庭也罢,家道兴旺,各有作为。这是家风影响和那一副副蕴含从严正己联语鞭策的结果。为使彰显家风的联语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十年前,我针对舍弟敏湘诚信经营,生意称心,慷慨为人,嵌其名字题联书赠鼓励:敏达胸怀,待十亲九故;兴隆生意,通四水三湘。
我也曾镶嵌自己名字“敏青”从宽自题一联,嵌我笔名“愚人”与我名字亦题一联。家父95冥寿时,我郑重书就装裱壁挂老家常屋,以自勉并兼勉子侄外甥们。那两联是:
唯读贤书求敏悟;不沿邪道步青云。
守愚隐敏人前话;励志垂青案上书。
作者:陈敏青
编辑:曾维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