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好人”彭育晚:责任心中记,枝叶总关情

作者:谭宇辰 编辑:曾维峰 2017-12-06 11:29:58
时刻新闻
—分享—

  打开新化地图,仔细查找,你会发现在距离新化县城东北方向约40公里处,有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山村,一座石拱桥把沿河而居的几十户人家连在一起。河叫油溪河,桥叫油溪桥,村就叫油溪桥村。10年前,这里是远近闻名的省级特困村。一座桥、一条河,和几十座栽不了树、耕不了地、光秃秃的山,是村里的全部家当。 村里人平纯收入不足800元。当地十里八乡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女莫嫁油溪桥村,一年四季只喝西北风”。

  就是这样一个村,还是这样一群人,10年后的今天,却“麻雀变凤凰”。一座桥,成了连结县内外、联通干部群众的“连心桥”;一条河,成了省内外游客首选的“江南峡谷第一漂”;几十座山,成了桃李满坡、桔柚满园、荷花满田、鲜花满院的山水画卷。村民人平纯收入更是达到2万元,与10年前相比整整翻了25倍。

  到底是什么人,竟然有这样神奇的魔力,让这个贫困的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一位军人出身,有着22年党龄,入选“中国好人榜”的“中国好人”彭育晚,用责任和担当,带领全体村民实现了油溪桥村的华丽转身,绣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丽风景。

  这一切,都缘起于在外经商、积蓄颇丰的彭育晚10年前的一次回乡探亲。就是那一次,他看到了乡亲们百无聊赖的生活,看到了老人孩子渴盼过上好日子的眼神。也就是那一次,他的心在滴血的痛,强烈的责任感在心底竭力呼喊:“留下来!我要彻底改变这里,我不能让乡亲们活在没有盼头的日子里,我要让油溪桥村人都有美丽的家园。”

  彭育晚留下来了,不顾家人的极力反对,放弃了贸易公司的经营业务。这一留,就是整整10年!这十年来,彭育晚和他的伙伴们,就像钉子一样,用一名共产党员最朴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默默无闻、牢牢地钉在这穷山僻壤间,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这穷山僻壤换出了青山绿水,为这方老百姓换出了幸福生活。

  今年,村里打造荷花莲藕基地,村民们积极响应,干得热火朝天。村里有一位老奶奶,每次看到大伙选种挖田时,总是围在周围,但欲言又止。彭育晚看在眼里,想在心里。事后一打听,才得知老奶奶心里也非常想把自家的稻田种上莲子,可儿子们都外出打工了。

  第二天,彭育晚便带着几个村组干部,扛着锄头,帮老奶奶把稻田整理好,把种子播下去。到莲藕收获时节,又组织村组干部帮老奶奶统一收购莲子,当把3000多元的莲藕钱送到老奶奶手中时,老奶奶眼中含泪:“我这么一大把年纪的老骨头了,没想到还能这么轻松赚钱。碰到你们这么好的干部,我还真想多好好活几年。”

  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心无百姓莫为“官”》中这样讲道:我们是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一定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以“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的态度,真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彭育晚,就是这样的好党员、好干部、好公仆。

  令人振奋的是,今年,县委、政府发出了向油溪桥村学习的号召,250多个文明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并涌现出了像孟公镇大树庙村、荣华乡横江村、槎溪镇杨家边村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相信,在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征程上,会有更多的基层责任心干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会有更多像油溪桥村式的文明乡村绽放于广袤的梅山大地。

  最后,请让我用郑板桥的一首小诗,与大家共勉,与广大党员干部和基层干部共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作者:谭宇辰

编辑:曾维峰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化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