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曹操三分难一统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尹光辉 编辑:曾维峰 2016-09-27 08:52:15
时刻新闻
—分享—

  曹操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雄图大略世人皆知。

  曹操虽然只统一了北方,没有统一全中国而登上正式帝位,但千百年来,人们总把他看做一位真正的开国皇帝,他的作为与能力绝不逊色于任何一位开国帝王,毛主席在一首词中写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人们只要想到这首词,就会联想到毛主席的另一首词:“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太雕”!人们从这两首词的字里行间感到了一位开国伟人对曹操的另眼相看。

  曹操在任洛阳北区尉(相当今县公安局长)时,就初显英雄本色。他在洛阳北区尉位上执法不避权责,汉灵帝宠臣小黄门蹇硕的叔父违禁夜行,被依法棒杀。从此京师秩序井然,没有人再敢违法。这对一个刚步入仕途的低级官吏(副县级干部)来说,需要何等的勇气!何等的胆识!

  古往今来,许多成就惊天伟业者都懂得借政治旗帜来号令天下。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就是以“尊王攘夷”的做法而获得其政治上、军事上的主动权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正是运用这一谋略的经典。曹操深知,要实现自己的雄图大略,平定天下,政治旗帜是否符合时代的历史潮流,是至关重要的。政治旗帜的正确,一是可以顺应民心;二是可以招致大批人才;三是可以名正言顺地发号施令,讨伐异己。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是中国封建社会占首位的价值观念。仅管汉献帝是个傀儡皇帝,废物一个,但必竟是最高权力的像征。谁控制了汉献帝,谁就有了政治上发号施令的主动权,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强大的政治优势,这是刘备、孙权无法可及的。

  为政之要,在于用人。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治国之道的核心是“君道”,而“君道”的核心就是“用人”。三国时期,天下群雄并起,谁能在群雄逐鹿中最终获胜,关键是谁能得天下贤才为己用。曹操文韬武略,深谙“得人才者得天下”的道理。他求贤若渴,招集天下人才为己用,使自己手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成了三国中的实力派。曹操以“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三国志·武帝纪》)为人才兴国战略。曹操在他几十年的政治、军事生涯中,认真实施了这一战略。

  曹操为了任天下之智力,四颁求贤令,不拘一格任用人才。曹操所颁的求贤令,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不拘一格招揽人才才,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诚心实意。因而,一大批贤才、奇才纷纷从四面八方投向曹操,为其效力。如当时著名的谋士荀彧被曹操称之为“吾之子房”(张良)。足智多谋的郭嘉,初在袁绍麾下不得施展,后弃暗投明,投奔曹操。曹操视其为国宝,说他是“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三国志·郭嘉传》),郭嘉中年(39岁)夭折,曹操大哭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三国志·郭嘉传·裴松之注》)!从曹操对郭嘉的评价和对其死后的伤心痛哭,可见曹操对人才的极端重视。曹操跟杨奉作战时,他得到了徐晃,攻打徐州时,他从被俘虏的人员中发现了张辽;在官渡之战中,他又设法让张郃归顺了自己。这些人都成了他阵营中的骨干力量,为他出谋划策,征战天下,立了大功。

  曹操不仅广揽人才,而且有丰富的用人经验,形成了高超的驭人之术。时人和后人对他都是好评如潮,赞誉有加。如荀彧郭嘉两位重要谋士认为他“知人善任,唯才所宜”。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在论及曹操用人时,评价说:“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平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置之列位,使海内归心,望风而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王粲传》)。陈寿在《三国志》中认为曹操“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毛主席曾称赞说:“曹操知人善用,多谋善断”。综上所述,曹操是求才有真知灼见,识人是慧眼独具,匠心独运。

  曹操是杰出的军事谋略家和军事理论家。他善于权谋、懂得韬略。

  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曹操以一万多兵力,出奇制胜,使袁绍损兵折将七万多,打败了袁绍的十万大军。在官渡之战中,曹操根据敌强己弱的具体情况,按照“兵无常势”的客观形势的变化制定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采取声东击西;以逸待劳,后发制人的作战方针,是英明的决策,曹操在防御作战时,从被动中争取主动,指挥灵活,面临危局,坚定沉着;广纳众谋,“得策辄行”。指挥有力,行动迅速。这次战役,充分显示了曹操杰出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艺术。

  如果说官渡之战是曹操军事史上最辉煌的一页的话,那么审时度势,虚国远征乌丸,兵不血刃而获得袁尚兄弟首级则是曹操集政治、军事谋略智慧的结晶。远征乌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出兵前,众将领担心刘备会劝荆州刘表乘虚袭击许都。郭嘉向曹操献计说:“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刘备,重任之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资治通鉴》卷六五)。郭嘉抓住刘表无魄力,忌贤妒能的要害,论证了虚国远征的可行性,并指出了不彻底扫除袁氏残余势力,青、冀二州还会有丢失的危险。曹操果断出兵征战乌丸,扫除了袁绍的残余势力和乌丸三郡的敌对势力,从而北无后顾之忧。

  古往今来,对曹操的雄图大略,历来有许多评论。《三国志》作者陈寿称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人杰”。唐太宗李世民称他是一代“哲人”,“以雄武之姿,当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音:攘)时,匡正之功异于往代”。这说明,曹操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确实是个文韬武略的主帅之才,旷世人杰!

  综观曹操的一生,从陈留起兵到洛阳去世,他奋战三十余年,参加大小战役近五十余次,战袁绍、征乌丸,晚年平定关西以后,还三征孙权、四征汉中,可以说是戎马生涯,战功显赫。为什么曹操又没有像汉高祖、光武帝、唐太宗、朱元璋他们那样而一统天下呢?其原因何在?对此,不妨读一读唐宋八大家中苏辙《三国论》中的一段话就明白了。苏辙说:“全天下都怯懦而只有一个人勇猛,那结果就是勇猛的人获胜;举世都愚昧而只有一个人聪明,那结果就是聪明的人获胜。要是勇猛的人与勇猛的人相遇,那么勇猛本身就不足以依赖了;要是聪明的人与聪明的人相遇,那么聪明本身就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了。……可悲啊!天下的英雄,处在世上,也有幸运与不幸运之别吗?汉高祖和唐太宗,是分别独自以智慧和勇猛远远超过天下的人而获得政权的。而曹操、孙权和刘备三人,却是棋逢对手,输赢难以定夺。因而谁也没有夺得全国的政权。以智慧攻智慧,以勇猛斗勇猛,这就像是两只勇猛的老虎相斗,不论是拼力气还是拼牙齿,谁也战胜不了对方,因而,其结果只能是互相扰乱一番,却不能把对方置于死地”。

  如果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不处于同一时代,也许他们有打出一个属于自己天下的可能,但这么多智慧差不多,文韬武略相等的对手所处同一时代,这些英雄难免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哀!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尹光辉

编辑:曾维峰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化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