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新闻网讯(贺朝新 奉新元 罗泉水) 《爱,比洪峰更澎湃》,这是湖南日报2010年5月11日市州版头条题目,文中主人翁杨亲福老师口述:“5月6日子夜时分,我再也不能入睡了,就扑在临河的窗上,看着河水往上涨。大约3时,水涨到了一楼,忙叫醒妻子下楼,让妻子走在前面,我拉着老母亲涉水走出房子,横过公路。安顿好老母,我想到救他人,就沿着公路向500米外的双林老街跑去。”“电话通了,杨镇长说立即赶来。直到这时,我才发现自己落汤鸡似的,鞋子不知掉到何处了,左脚板鲜血直流。”“紧接着,杨镇长来了电话,说只能步行,不能通车。镇政府距双林15公里。这意味着我传递灾情信息的责任更大了。没有电,手机成了我唯一的工具。我向湖南日报记者段云行等人发短信或通话,不久手机的电也耗尽了。”6年过去了,记者重访杨亲福,他依旧是当地群众眼中的最美文化人。
“你心中只有别人,唯独没有自己”
今年1月3日,杨亲福在网上发的《罗崇实:独战三代灾难的好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在外务工的刘继中牵头,用两天时间募捐15880元爱心款,安排农历2015年12月23日送到罗崇实家,并电话邀请杨亲福前往采访报道,他没说二话,满口答应。当时,他正患重感冒在打点滴。 2月3日,在湖南日报发了市州版头条《罗爹不苦,爱心年礼心甜》,让献爱心者感到格外高兴。
3月20日,娄底18名“亲子游”团队人员到奉家镇下团村古桃花源旅游。出发前一天,“亲子游”旅行团负责人周建红打电话告诉杨亲福,说她在网上看到《罗爹不苦,爱心年礼心甜》的报道后,觉得罗崇实心灵美得令人感动,生活苦得令人心碎,就给他买了两套衣服,其他游客以家庭为单位,打算分别给该镇报木小学的杨瑞祥、杨旭辉、刘嘉玮等家庭困难学生带学习用品和衣服,寄放到杨亲福家,再由他转交,杨亲福满口答应。他不但在家等待,而且自己租车于当天下午将爱心衣服送到茶坪村和报木小学受助对象家里。
早在2012年 1月18日,杨亲福陪同长沙爱心人士李凌等人来到奉家镇玄溪村,看望瘫痪在床的罗合安,为他家搭建爱心桥梁,同年1月22日,他在湖南日报上刊发了《爱心金桥“桃源鹤”》。2013年5月20日,杨亲福在湖南日报刊发了《李丹的行善梦》,文中写道:“5月7日,我把被子搬进了新房,开始一个人睡一间房子的生活!我好高兴,感谢李丹阿姨。”11岁女孩子黎溜流夜不能寐,写下了这则日记。通过李丹搭桥,涟钢4批爱心志愿者先后到黎溜流家献爱心,帮她装修了一间新板房。 从此,爱心开始进入深山。近年来,新化县奉家、水车、文田、天门等乡镇有黎溜流、罗礼清、罗小柔、刘圆圆等100余位特困生得到了资助。每次献爱心活动,都有杨亲福的身影和他的图文报道.
2013年冬天,杨亲福跟随天门乡凉风村伍贤享冰雪中采访初一辍学在家的学生,不慎摔下公路,伍贤享请人将他送回家。他在家治疗了一个寒假,从不唠叨的妻子奉石梅不禁唠叨起来:“你心中只有别人,唯独没有自己!”
2013年11月26日,杨亲福在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刊发了《关王小学在关帝庙上课十年》,引起各大媒体关注。娄底晚报派出记者前往采访,写成稿件后,送交新化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劲柳批阅,于是,县、镇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实地调研,最终,县财政拨款28万元,村里下大力气解决了校址地基问题。”2015年3月24日,杨亲福分别在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和娄底晚报刊发《关王小学搬进新校舍啦》,关王小学师生29人告别关帝庙,在宽敞明亮的新教室上课,课桌凳子全是新的。
2015年底,市教育局给杨亲福颁发2014——2015年度教育宣传工作“突出贡献奖”。
大紫鹊界旅游区的“耕夫”
2015年8月29日,杨亲福在湖南日报刊发了《三节洞瀑布群探奇》,据航拍测算,三节洞三节瀑布总高度达536米,全省罕见。报木村村主任刘益南对记者说,三节洞瀑布群是杨亲福发现和推向游人视野的。
为发现三节洞瀑布群,杨亲福先后4次步行15公里,投宿报木村刘铁华家。后来,随着季节变化,他又独自爬三节洞拍照。 2016年2月初,在网络和娄底晚报上推出了《新化县报木村冰瀑猎奇》图文,引诱不少自驾游爱好者前往欣赏。
自紫鹊界九龙坡梯田开始,前行3公里,就到了奉家镇石坑村,仰头望见远山顶上两棵千年姐妹树。两树的枝叶覆盖了两条山脊和一条山沟,像两座小山。当地人称之为“拦山树”,是紫鹊界山系中最具诱惑力的两棵千年古树。如今,经奉家镇石坑村主任邹今华带头,开发成独特景点。 这也是杨亲福发现和推出的。2009年,杨亲福听人讲紫鹊界之巅的长茅界大山中有两棵千年古树,就独自前往寻找,当时没有找到,还被毒蛇咬伤。 后来,他找到了,就在2011年11月10日在湖南日报上刊发了《火红的紫鹊界拦山树》图文。不久,他建议回村养老的退休工人罗承权义务开出到达拦山树位置的山路。罗承权义务开出山路后,杨亲福又在湖南日报上推出了《退休后的“积德”岁月》,给予表扬。
大家公认,大紫鹊界的文化旅游,杨亲福就是“耕夫”。奉家镇古桃花源,他在湖南日报先后上了《迷人最是桃花源》、《桃花源中桃花艳》、《奉孝同:幸福地为毛主席当警卫》、《永不熄灭的红军灯》等7篇报道。奉家镇浪山坪高山湿地公园,现被新化县“十三五”规划纲要列为重点开发项目。在此之前,杨亲福在湖南日报、娄底晚报先后发表了《孤独的坚守》、《森林除夕夜,对饮两哥们》、《浪山坪“读”山》、《新化浪山坪探宝》、《新化惊现天池》、《护住乡亲们的摇钱树》等9篇报道。
在天门乡树溪大峡谷的源头,有一条叫夏家河的小溪。这条山溪由树溪村和奉家镇向北村、白沙村共同占有。溪中有特色鲜明的瀑布群,树溪人称之为“九龙潭”,向北村称之为“九姑潭”。为了将这个自然景观推出去,杨亲福在三年时间里7次考察,两次掉进深水潭。他为此发表了13篇关于夏家河的散文。
近10年来,他给新化县包括大熊山在内的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发表各类宣传文章过3000多篇;曾获得第十三届湖南专业报一等奖、湖南好新闻三等奖,以及其他各种征文奖励32次;先后7次被湖南日报、娄底日报和新化县委宣传部评为优秀通讯员。
倾力担当梅山文化传人
2014年,受新化县委宣传部委托,他和湖南日报记者段云行主撰新化古梅山文化系列报道,写了《新化是重德尚义之邦》、《新化是稻作文明之奇》、《新化是苗瑶民族之根》、《新化是风味美食之郡》、《新化是休憩心灵之地》、《新化是文印产业之都》,共15000字,在湖南日报上刊发。
杨亲福最先且系统报道了红二军团将士1935年12月12日至14日休整奉家镇上团村、下团村、寨园村和墨溪村的红色故事。如今,上团村的红二军团司令部旧址被确定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杨亲福最先报道水车镇上溪村的“杨氏宗祠”。“杨氏宗祠”现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杨亲福通过图文报道形式,鼎力协助刘用俊、刘益南,使报木古祠被新化县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使报木村成为国家第四批传统文化村落候选单位,正在参评。在大紫鹊界所辖的几个乡镇,凡有古庙宇、古石碑、砻、碓、磨、钟、鼓及有龙狮舞的地方,就有他的足迹和通讯报道。
今年59岁的他在奉家镇双林中学教书,在发表中篇小说《失火的山村》后,计划写长篇小说《杉镇》。
乐当敢为人先的思想者
舆论监督的“读者来信”稿,被一些人视为“负面新闻”,写稿人被另眼相看。但杨亲福不怕,每年都会在人民日报上稿。他对记者说:“我不在乎稿费,也没有阿Q式的精神追求,实在是良心上过不去。”但是,谁都承认,他的舆论监督完全出以公心,是促进问题解决的正能量。
2016年3月29日,他在人民日报发表了《“长寿村”有了“长寿路”》(反馈),写道:2014年8月26日,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刊发了我的《短命的通村公路》的图文,反映了新化县水车镇金龙村至白源村的公路质量差问题。此路全程7公里,当时已没几处完整路面,图中的路面已碎成鱼鳞状。据一位老农说,这段硬化公路才使用几年。《短命的通村公路》见报当晚,新化县委、县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普查通村公路质量并迅速整改。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新化县改造了所有“豆腐渣”通村公路,新建通村公路的质量大有提高。日前,他站在原来的位置上拍下了新公路的照片,巧遇当时那位老农。他高兴地说:“我们‘长寿村’(注:白源村被誉为‘长寿村’)里有了‘长寿路’,您要替我们写信感谢人民日报。”
2012年11月28日,他发了《领导自掏腰包填肚子 博得一片喝彩声》,写道:“11月22日,娄底市和新化县的部分领导干部来到新化县水车镇,与水车、文田、奉家3个乡镇新当选的县人大代表座谈。水车镇政府没有给参加会议的人员发香烟,也没有招待用餐,与会人员自掏腰包填肚子,博得群众一片喝彩声。”引起广泛反响。
作为一名老党员,杨亲福人老心红,紧握手中的笔,倾力推动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他敢为人先,公开发表新观点。今年3月2日,他在湖南日报刊发《新化县奉家镇以旅游开发顺利推进并村》一文,为全省并村工作践行实事求是的群众路线树立了典范。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贺朝新 奉新元 罗泉水
编辑:曾维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