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何以民意盎如许 为有活水暖心头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朱永斌 刘卫华 编辑:曾维峰 2016-01-05 10:04:52
—分享—

副标题:我县水利事业科学发展之人饮篇

  编者按:水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能用上安全饮用水是居民生活的基本需求,是关乎人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水质差、水量不足、取水不便、不能保证供给等方面。建设农村人饮工程不仅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而且对缩小城乡差别、建立和谐社会、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深远的意义。近年来,县水利局局长奉仁秋率全县水利工作者,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勇于担当,积极谋划,强力推进,严抓实管,全县人饮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切实解决了项目区人饮安全问题,改善了项目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项目区经济发展,人饮工程真正成为了老百姓交口称赞的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水利部领导现场查看我县饮水工程

  情系百姓纾民困

  我县是农业大县、库区大县、溶岩大县和国家级贫困县,石灰岩干旱地区就占31%。据省水利厅、国家水利部和卫生部2005年调查表明,当时我县农村人口的水源中,有43.3904万人饮水不达标,占农村总人口的36.1%。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全县水资源在时空和季节上的分布严重失衡,特别是在广大山区,老百姓常年饮用的是沟道积水和河谷地表水,“下雨浑水流,晴天贵如油”,不仅水质无法保证,经常发生的干旱,使群众基本的生活水量也无从保障。

  曾几何时,由于缺水,山区人民把水看得极为珍贵,淘米、洗菜后的水都留下洗脸洗手,洗完了脸手后,再拿来喂猪,从来没有泼掉的水;因为缺水,许多年轻农民一年四季必须守在家里承担找水的重任,连外出打工多挣点钱的机会都没有;因为缺水,常年饮用劣质水造成一些地方病流行,引发疾病返贫的人口有增无减。

  “一碗清水贵如油,十年九旱难收成。”严峻的农村饮水安全现状,成为困扰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一大难题,严重制约着农村人口的身体健康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严重影响了全县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水的问题不解决,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没有基础,统筹城乡发展,也将无从谈起。”局长秦仁秋多次强调,要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当作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行动,认真部署,扎实推进,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答卷。

  近年来,根据境内溶岩面积广、水源奇缺、水量小、人口居住分散的特点,总结全国普遍存在的工程建设注重项目本身,忽视周边综合发展的经验教训,经多处实地调研,对建设思路进行重大调整,改变了“以小型分散工程为主”的做法,确立了“以集中连片工程为主、单村工程为辅、规模化集约化建设经营”的工作思路。局长秦仁秋要求:“能集中的集中,不能集中的多方案比较再提出合理方案”。如在镇区或管区周边,只要水源条件允许,就规划大集中供水工程,尽量实现建设2-3处大集中供水工程就覆盖整个乡镇;在无集中供水水源、居民分散、建大集中供水工程造价很高的边远山区,规划单村工程。由于在规划上注重了因地制宜,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形成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集中为主;水量与水质相结合,水质为先;投入与效益相结合,效益为重”的规划模式。在建设过程中,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先水质后水量,先集中后分散”的先后顺序优化实施方案。全县联村供水工程投资规模大幅提升,既解决了村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又降低了建设和运行成本。

水利部领导深入村户了解饮水情况,对我县饮水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

  多层把关严监管

  对饱受旱魔之苦的干旱山区人民来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犹如唤起万物复苏的春雷,唤醒了他们加速赶超,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他们亲切地称之为“救命工程”。

  人饮工程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老百姓的身心健康。

  “让广大乡村居民喝到洁净安全的饮用水,既是保障村街群众身体健康、改善生活质量的现实要求,更是我们践行为民服务宗旨的应尽之责。”局长秦仁秋说。

  为确保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的质量,局长秦仁秋要求从规划设计、管材供应、施工安装到竣工验收每个环节做到周密安排,全程服务,全力打造“明白水”、“放心水”。

  具体工作中,他们严把“六关”:一是把好规划关;二是把好水源选择关;三是把好设计关;四是把好材料、设备采购关;五是把好施工队伍选择关;六是把好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关。

  为了办群众满意的水利,对每一个人饮项目工程的实施,县水利局还邀请当地群众代表全程参与监督。对不按要求施工的施工队,群众代表和水利部门都有权当场进行纠正。群众有什么要求,由群众代表、施工队伍、水利干部三方共同协商解决。

  这些措施有效保证了工程质量,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建工程没有一处因为规划和质量问题而造成水源污染或漏水的工程。工程达标率达100% ,群众满意率达98%。

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杨韶红陪同水利部领导视察

  立足长远强机制

  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善广大农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不仅能改善农村居民的生存环境、生活和生产条件,控制疾病传播,提高农民健康水平,而且能解放生产力,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更是一项情系农村广大群众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为及时完成任务,县水利局党组成员分片包干,亲自跑乡镇、跑村组,协助当地领导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党员干部会和“一事一议”会,宣讲国家实施饮水安全的惠民政策。

  人饮工程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工程,建好之后,建后管理是关键。为此,局长秦仁秋要求各项目单位创新管理模式,建立职能清晰、责权利统一的管理组织,加强工程建后管理,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健康快速发展。

  创新管理模式,实现长久受益。为加强工程建后管理,积极探索创新工程运行管理机制,在全县逐步形成了较大集中供水工程以乡镇水管站和水库管理所管理为主、小集中供水工程以用水者协会管理为主、多元投资工程以股份制管理为主、小型分散工程以村组管理员管理为主四种管理模式,并相互结合,灵活运用,大大加强了工程运行管理。如梅花洞温泉水厂,由梅花洞水库管理所管理,建立了《管理排污制度》、《水塔清洗制度》、《消毒检测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了管理;西河镇红岩山水厂,由国家投资控股,缺口资金由几位股东出资,采取股份制管理,水费按基础水费加抄表收费,有效推动了水厂建设,保证了水厂良性运行和老百姓长久受益。

水利部领导视察我县饮水工程

  人饮工程的建设,使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村民关系日益和谐。饮水问题解决后,地方性流行病少了,邻里关系和睦了,群众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明显改善。山区群众普遍兴起了以清洁家园、清洁道路、清洁村庄和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为主的“三清五改”热潮,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观。

  “水龙头一拧,清凉甘甜的自来水就哗哗地流进水缸里,足不出户就可以喝上干净的饮用水。这是处于贫困、边远、高寒、干旱地区群众做过多年的梦,而今,这一梦想已在广大农村渐渐得以实现。”采访中,县水利局局长秦仁秋欣慰地告诉记者。

  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5年1月,国家水利部专家一行在对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多个村镇实地考察后,给予了充分肯定。

蓄水池

  局长奉仁秋告诉记者,饮水安全工程是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存、生活和生产等切身利益。目前,我县水源污染仍不容忽视:?1、人畜粪便引发的微生物指标超标。由于大量的人畜粪便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导致农村饮用水中微生物指标超标。就全国而言,目前全国农村饮用水中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所引起的水质超标率为26%。2、在农村,一些企业对污水排放没有严格把关,导致地下水遭受污染。3、农村基础设施缺乏,生活废水及雨水没有统一管理、处理系统,原本的沟渠、河道往往成为理所当然的下水管道系统,这就导致河道污染。加之,农村污水处理系统的匮乏,上流的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下游,造成大面积水源污染。解决农村饮水问题。作为水利工作者,必须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勤政意识,深刻理解农村安全用水的重要性及区域供水工程的长远意义,通过干群共同努力,加快农村配套设施建设,尽早实现全县农村饮饮水安全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新化作出应有贡献。

干净的饮水池

多用途蓄水池

干净的自来水

  涓涓细流缕缕情,汩汩活水暖人心。如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已成为人人称誉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朱永斌 刘卫华

编辑:曾维峰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化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