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刘春锡:“当村干部就得为老百姓办实事”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贺朝新 黎润英 刘绍东 编辑:曾维峰 2015-01-15 14:57:22
时刻新闻
—分享—

  新化新闻网讯(特邀记者 贺朝新 黎润英 通讯员 刘绍东)“当村干部就得为老百姓办实事。”这是新化县琅塘镇石圳村老支书刘春锡常说的一句口头禅。他在上世纪90年代入党后,先后担任村民组长、支部委员、村文书。2008年,村里举行换届选举,他以高票当选为党支部书记。任期届满后,又担任了村委会主任。在任期间,他不仅解决了前任的几个遗留问题,还清了30多万元工程欠款,还为村里办了5件实事。提起他的名字,村民代表刘让云等人竖起大拇指,对记者说:“春锡支书为人实在,为官清廉,待人也和气,是我们信得过的好村官。”

  石圳村是琅塘镇一个有名的大村,全村22个村民小组、607户共2000多人,分散居住在6个大的院落和不少的山沟中,社情相当复杂,尽管省道225线和湘黔铁路从村中穿过,但过去村里的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较为落后。2008年,刘春锡担任党支部书记后,利用国家的惠农政策,千方百计想办法,争取项目资金,解决了前任支书修建村级活动中心和硬化村主干道时留下来的欠账。从2009年起,他带领村支两委一班人决定用3年时间,打通村里交通的“毛细血管”,将水泥路送到农户的家门口。于是,他说干就干,一方面积极向市县有关部门求援,争取资金;另一方面,节省村里一切不必要的开支,带领村民采取承包方式,总投资20余万元,先后硬化了12-14组的公路,使从杨木洲中学到洞下冲村的公路畅通无阻;还硬化了11-12组公路,修建12组的公路桥。为了让石圳河两岸的稻田旱涝保收,他积极向国土部门申请国土整理项目,为村里争取项目资金180多万元,协调处理各类矛盾,高标准改造9到11组、3到6组的1800多米水渠,还带领村民砌河堤3处,维修改造廖家水渠680米,使村里1000多亩稻田水旱无忧。

  位于石圳河对岸山脚下的第12村民小组,过去靠一座小桥与其它组相连,村民生产生活和货物运输不太方便;遇到河里涨水时,人员往来更不安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09年下半年,刘春锡为首的村支两委筹资7万余元,在石圳河上面,修建了一座长20米、宽4米的钢筋混凝土公路桥。记者实地走访时,一位村民对记者说:“以前,我们12组村民大部分住的是低矮的木板房,平时出行也不方便,货物运输全靠肩挑手提。自从这座桥修好后,我们村跟以前是两个样了,你看一栋栋小洋楼拔地而起,水泥路也修到了家门口,村民多高兴啊!”

  记者问他:“这几年,你当村干部遇到最大的难题是什么?”刘春锡回答说:“最难办的事是农村电网改造,它牵涉到村民的切身利益,矛盾特多,为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有时一家要跑十几趟,真的很辛苦!”

  据10组村民刘让云介绍,从2009年到2010年,他们村为了搞农网改造,刘支书吃了不少苦,也受了不少委屈,6组村民刘胜依一家独门独户,与其他村民相距较远,为了使他家也能用上低价电,刘支书说服村民埋了9根电杆,将电线架过去,终于解决了他家的用电难题。现在,村民用电由以前的1.3元千瓦时降到了0.62元,用电和城里人一样了。

  2组村民刘陶尧从小父母早亡,年轻时一直在外流浪,又没成家,直到1983年才返回家乡。由于他长期不在家,以前村里登记户口时,将1953年出生的他误登为1965年,整整相差了12年。现在,他已年过六十,但不能享受国家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和五保待遇。为了修改户口,他找人帮忙,花了不少冤枉钱,都没办成。刘春锡了解实情后,就帮他出主意想办法,召集村里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和镇户政室的人员开会协商,还自掏腰包400元,委托熟人到市公安局办理了相关手续。如今,刘陶尧的养老保险和五保待遇都得到了圆满解决,生活上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贺朝新 黎润英 刘绍东

编辑:曾维峰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化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