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游世友书法品读
书法家游世友,自幼生于文化底蕴深厚的梅山大地,长于宽广博大的资水旁边,秉承天地灵淑之气,聪明颖悟,卓尔不群。七十年代扛枪入伍,驰骋沙场,冲锋陷阵,从一名普通战士到独立营营长,在广西军区等地留下青春的足迹。八十年代转入地方工作,从政间隙,钟书法艺术,先后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娄底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新化县书法家协会主席。有不少书法、诗歌、论文见诸各报刊杂志及著名场馆。
在我的印象中,游世友是一个才思敏捷、精力充沛、勤奋好学的人,他首先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和大型书法活动的组织者、举办者。尤其令人钦佩的是,他还能身体力行,边干边学,成为了诗书兼长的高手。在诗歌方面,他有多篇诗文发表于《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等报刊杂志,在书法方面,他也有多件作品参加省内外许多展览,并出版了多本书法专集。在湖南宣传文化艺术界,他称得上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游世友虽然学书法的时间不算长,但他接触书法与国学文化的时间不算短,他上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以来,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我国当代最著名的作家、画家、书法家和诗人,有机会观摩他们的作品以及现场挥毫写字作画,这又与一般学生在校上课大不相同,“名师出高徒”、“取法乎上”这都是不言而喻的道理。游世友虽然没有磕头拜师某家某人,但他却转益多师,参悟百家,形成了独特的学书法、练书法的方式。在当今文化交流空前频繁,艺术信息密集迅疾的时代,游世友实在是赶上了研究创作的好时候、好机会。
游世友是个极聪明的书法家,也是个很谦虚的人。每次看到他将创作佳品与同行交流的时候,总是虚心听取别人对他作品的意见。从我内心深处想,游世友的书法是已经进入日渐成熟的境界了。如果提点建议的话,则希望他在现有基础上再提炼些,达到“笔笔是笔、笔笔非笔”的笔精墨妙的佳境。
常言道:艺无止境。千百年来中国书法之所以为各阶层人士喜爱,之所以让世世代代的书法家们乐此不疲,就因为既有无穷的魅力,又有很高的高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大师辈出,高手如林,要在这一行当中独领风骚,谈何容易?这一点,游世友看得也很清楚,所以,他把诗书看得像宗教一般的神圣,他时刻激励着自己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从人民群众中的伟大实践中吸取艺术营养,在民族文化的蓬勃发展中提升书法境界,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创造出超越时代的艺术精品。
“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黄山谷语),游世友把自己的聪明颖悟、善于思考、灵活多变的天分用到书法的创作中,使书法艺术得到了和谐的统一。欣赏他的书法作品,特别是他最擅长的行草,无论是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还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全篇洋洋洒洒,酣畅淋漓,有疏密、有揖让、有动势、有跌宕,如翩翩舞姿,串串音符,使我由惊而奇,终于悟领到了前人的两幅联语“行空天岸马,奇逸人中龙”、“云龙远飞驾,天马自行空”的意境,如此气势磅礴、个性刚烈、洒脱的书法作品,我百读而不厌。心仪情遣,是以为记。
来源:今日新化
作者:陈楚云
编辑:曾维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