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湖南省委财经委员会在娄底召开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现场观摩会,实地察看并集中听取全省重点产业倍增计划及重点产业链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详见红网时刻新闻《省委财经委员会在娄底召开现场观摩会》)
▲会议现场。
此次观摩会的规格很高。
作为主办方的省委财经委员会,被誉为全省的“经济大脑”。省委书记沈晓明为省委财经委主任,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为省委财经委副主任。
据本次观摩会的新闻报道,参会的有沈晓明、毛伟明,还有16位省领导。也就是说,共有18位省领导出席。
沈晓明主持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及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切实增强紧抓重点产业链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湖南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参会的省领导中,有13位分别担任13条重点产业链链长。
湖南13条重点产业链链长
● 绿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链长隋忠诚(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
● 航空航天及北斗产业链链长张迎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链链长刘红兵(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
● 磁浮交通产业链链长张剑飞(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 智能衡器计量产业链链长陈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现代石化产业链链长王一鸥(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
● 装配式建筑产业链链长蒋涤非(副省长)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链长陈竞(副省长)
● 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链长李建中(省政协副主席)
●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链链长张健(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
●新能源产业链链长胡伟林(省政协副主席)
● 先进钢铁材料产业链链长虢正贵(省政协副主席)
● 工程机械产业链链长何寄华(省政协副主席)
参会的还有省直有关单位、各市州党政主要负责同志。
梳理新闻发现,这些年来,湖南开展过产业项目观摩活动,上一次举行产业项目现场观摩还是4年前,地点在长株潭。而开展产业链现场观摩还是头一次。
▲10月16日,与会人员观摩湖南宏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此次高规格的观摩活动,传递出湖南省委、省政府将产业链建设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一招”的强烈信号,通过延链、补链、强链,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和附加值。
观摩会选择在娄底举行,具有很强的示范导向。
近年来,娄底立足硅钢基础,延链发展“三电”(电机、电力变压器、家电)产业,成绩显著。
与会人员现场观摩的涟钢1580热连轧项目、湖南宏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星源恒电电气有限公司、娄底电机产业园等,正是硅钢产业链上中下游代表性企业和园区。
▲涟钢热轧板厂1580热轧线生产现场。(图源:央广网)
除了“链式思维”,娄底还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招商“笨办法”。(详见观潮君今年8月22日报道《娄底招商的“笨办法”》)。
依托年产450万吨硅钢基板、350万吨不同牌号硅钢的产能优势,两年来,娄底引进“三电”项目120多个,总投资500多亿元。
今年前9个月,娄底新签约“三电”项目65个,金额267.55亿元,为去年全年的95.82%。
“笨办法”其实是聪明的办法、高效的办法。
▲娄底经开区电机产业园内电机组装生产线。(刘玉先/摄)
产业发展,关键在招商,难点也在招商。这或许也是此次观摩会在娄底举行的原因之一。
值得一提的还有本次会议的高效率。参会人员坐高铁到娄底后,直奔企业车间现场观摩。
产业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进一步发展好产业链?当天的会议上,湖南决策层思路很清晰也很明确。
只争朝夕和久久为功。
当前,培育和做强“产业链”已是各地经济发展中的共同策略,这也意味着全国各地对产业链主导权的“争夺”更为激烈。
▲航空航天及北斗产业链是湖南13条重点产业链之一。图为基于北斗打造的自动驾驶汽车。(聂千川/摄)
对湖南各地来说,要有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有只争朝夕的认识,谁先布局、谁先落子,谁才能占据优势。
同时,抓产业不是一日之功,很多时候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因此,对干部来说,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打开胸襟和格局,保持战略耐心和战略定力,甘做“栽树”甚至是“平整土地”的人。
产业规律和比较优势。
事物发展都有一定的客观规律,产业的发展、变革、转移都有其规律可寻。
▲位于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的“天河一号”计算机。
无论个人成长还是产业发展,认识规律、领悟规律、利用规律才是不断向前的进路与近路。只有顺势而为,才能走得快、行得稳。
而在“顺势”过程中,能不能找准并发挥好自己的优势,则决定了能走多远、能跳多高。
从现实看,凡是产业发展得比较好的地方,一般都是基于自身比较优势发展起来的。对湖南各地来说,必须选准赛道精准发力,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
发展产业,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首先要找准自身定位,为全省13条重点产业链设定清晰的“十五五”发展目标,并把大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可落地、能考核的小节点,一步一个脚印抓出实效。
目标引领方向,问题则倒逼行动。
▲中联重科轮式机器人演示粘贴二维码。
实事求是地看,当前湖南产业链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大项目、好项目储备不足,对此,必须把引进和落地重大项目的实际成效,作为考核产业链建设的硬指标。
再比如,不少企业反映综合运营成本偏高,这就需要直面痛点,把降低企业综合运营成本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核心,让企业有真切的获得感。
政府的“手”和市场的“手”。
推动产业发展,关键在于让政府的“有形之手”与市场的“无形之手”协同发力。
过去,很多地方更习惯于行政力量主导产业发展;现在,则要主动适应新形势,以深化改革厘清二者的边界。
这意味着领导干部既要高度重视招商引资,也必须彻底转变方式,不能再依赖返税、零地价、违规奖补等违背政策与市场规律的手段,而是要致力于营造公平、高效、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政府的核心职责,是转向通过建强全产业链、构建应用场景、吸引高端人才等新“打法”来培育沃土。
▲位于长沙金霞经开区的德荣医疗智慧物流园,智仓机器人有序拣货。
园区作为招商引资主阵地,要大胆推进市场化改革,推行专业化运营,建立与招商实效紧密挂钩的激励制度,并积极探索与发达地区共建“反向飞地”。
同时,要充分激发“链主”企业的带动作用,依靠市场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培育更多专注核心技术的“小巨人”企业,最终形成一片生机勃勃的产业森林。
一审|唐炎林 袁树勋
二审|芦 静
三审|肖世锋
本文由观潮的螃蟹原创,转载请注明。
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
来源:观潮的螃蟹微信公众号
编辑:曾斌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