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紫鹊界茶旅文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典型经验(7)| 健全耦合联动机制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新化新闻网 编辑:曾斌初 2024-05-23 09:07:46
—分享—

2022年以来,新化县在紫鹊界茶旅文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中,始终坚持高度推动,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资源、人才、组织优势,将积分制管理融入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深度耦合联动发展,走出了一条茶(农)旅文融合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一、主要做法

(一)示范区建设与产业振兴深度耦合,引领产业发展新高度。示范区建设坚持“大紫鹊界”理念,围绕紫鹊界梯田5A级旅游景区打造、“新化红茶”品牌建设和红色文化传承,加强顶层设计,深度挖掘优势,分析劣势和短板,围绕紫鹊界茶旅文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优先实现了与产业振兴的耦合。2023年末,示范区实现茶旅文产值15.5亿元,增加村级组织集体经济100余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208元,比上年增长1778元,增长率13.1%,连续两年高于全县农民人均水平。

(二)示范区建设与人才振兴深度耦合,实现人才培养新机制。近年来,紫鹊界示范区各乡镇制定了《乡村人才振兴实施方案》,坚持从“选育留用”着手,从多领域入手,全方位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引育培育工作。对示范区19个村派驻工作队全覆盖,并选派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加强产业发展指导。近两年示范区共引进乡村发展“带头人”50余人,其中渠江源村引进新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运营农特产品集散中心和纯净水厂开发项目。芭蕉山村引进湖南湘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魔芋种植能手杨鹏华到村开办振兴种养专业合作社,种植魔芋300亩,茶叶300亩,培养一大批种植业能手。

(三)示范区建设与文化振兴深度耦合,打造文明时尚新村风。加强乡村文化队伍培训,在示范区19个村均培育了一支懂文艺、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文化表演队。19个村都建设农村书屋,图书6.6万册。推动乡风文明教育整治活动,建立村民积分激励机制,健全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开展“崇德向善厉行法治”“诚信孝敬勤俭”等主题教育,开展“五好”家庭、“好媳妇”评选等活动,引导群众形成正确的道德准则和法治观念,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四)示范区建设与生态振兴深度耦合打造生态宜居新环境结合示范区内村庄总体规划,因地制宜,综合考虑示范区自然资源和人文要素,高标准、科学化地谋划和制定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总体安排。坚持“塑形铸魂、内外兼修”,扎实推进示范区“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立足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以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以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改造等为重点,着力建设一批秀美屋场、水美乡村和五美庭院等,高质量推动紫鹊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五)示范区建设与组织振兴深度耦合,打造基层治理新堡垒。示范区出台《新化县2022年紫鹊界茶旅文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实施方案》,推行油溪桥积分制乡村治理模式,建立“五个一”机制。通过围炉夜话、院落会等方式,开展“知党恩、讲党恩、晒党恩”活动,提升群众“主人翁”意识和感恩意识,让村民群众主动参与到项目建设和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中来,让群众自觉养成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作风,凝聚推动乡村振兴强大合力。

(六)五大振兴深度耦合联动,全面提升乡村振兴水平。在示范区内全面运行“党建引领、产业夯实、生态保护、人才培育、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的机制,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以党建为引领,全面推广“积分制”管理模式,将“积分制”管理贯穿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过程,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实现全方位耦合联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成效

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的助力下,示范区乡村振兴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产业、生态、文化、人才、组织五大振兴全面实现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两年内,示范区获得6项国家级重大成果,获得省级重大成果23项,特别奉家镇下团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中国农家乐特色村”、新化县月光有机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023年5月,新化县2022年度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被国家乡村振兴局、财政部评为A等次。

三、经验总结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示范区建设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出台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体系,强化督查考评机制,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战斗堡垒作用。不断选优配强农村党组织书记,把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人才担任村党组织书记。

二是坚持规划先行。示范区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建设要抓紧干起来,稳扎稳打、久久为功”要求。在推进示范区建设中,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按部就班,不能搞朝令夕改和追求“短平快”的“政绩工程”,一年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形成“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更比一年好”的良好局面。

三是坚持全面振兴。示范区建设坚持产业兴、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耦合联动,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实现全面振兴,关键是正确处理五个方面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做到把产业振兴摆在首位,把人才振兴摆在关键,把文化振兴作为源泉,把生态振兴作为目标,把组织振兴作为保障。

四是坚持农民主体。示范区始终践行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总体要求,我们大胆探索乡村振兴共建共享的新路径,以群众为主体,坚持尊重群众意愿、听取群众意见、维护群众利益、发动群众参与的基本原则,以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惠及群众为出发点,以带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为落脚点,紧紧团结带领群众全方位、全流程、全过程参与项目策划、建设运营、监督管理,共享成果。

来源:新化新闻网

编辑:曾斌初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化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