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紫鹊界茶旅文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典型经验(3)| 书写产业发展“大文章” 蹚出强村富民“新路径”

来源:新化新闻网 编辑:曾斌初 2024-05-22 10:40:56
—分享—

新化县紫鹊界茶旅文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设,把产业发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抓手,持续推动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不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蹚出了可持续强村兴业富民新路径。

一、主要做法

(一)依托山水做活农旅融合文章。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人文资源,围绕“文旅+农旅+茶旅+康旅”产业发展新路,做强乡村旅游新景观、新产品、新理念和新业态。一是以红为魂。以红二军团司令部旧址开发保护为基础,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力量。2023年,红二军团司令旧址接待各种红色旅游游客量1万余人次,实现红色旅游收入5500万元。二是以农为核。完善景区配套设施,提高景区品质品位。紫鹊界梯田成功列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预备名单,奉家镇评为“湖南省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乡镇”,下团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农家乐特色村”,上团村被评为湖南省第三批乡村旅游重点村,2023年示范区,实现农旅融合发展产业值7.6亿元。三是以茶为媒。提质改造无二冲贡茶园,深挖茶寿文化,演绎茶戏剧,做好茶寿宴;依托万亩茶山,新建了渠江源茶叶小镇,建设户外拓展基地和天空之城网红打卡地进一步丰富了业态,把渠江源打造成了以茶寿为主题的茶旅高地。2023年示范区通过茶旅融合发展,实现茶旅产值4.2亿元,新增就业岗位225个,发放农民工资500余万元。四是以康为纽。大力发展康旅结合产业,支持村集体参与服务康旅产业,实现产业与村集体互促共兴。2023年,康养小镇第一期工程和紫鹊界滑雪场全部完工,已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实现产值1.15亿元,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1万余元,新增就业岗位160个。

(二)依托政策做大主体文章。一是政策“撑腰”。对新增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帮扶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庄)分别给予资金奖励。到2023年末,示范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602家,比上年增加74家,培育出省级龙头企业4家、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家、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场1家、省级五星级农庄4家。二是土地“搭台”。2023年末,示范区土地面积45416亩,其中流转面积达2047亩,土地流转率达45.08%,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产业提供强大的保障。三是金融“活水”。2023年,各类金融机构为示范区农业经营主体发放产业贷款365笔10464.89万元,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资金保障。是培训“提能”。2023年,共培训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财务负责人1200余人次,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300余人次,实用人才技能提升培训1000人次、培养了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三)依托平台做实人才文章。精心“选”,派出一批乡村振兴“帮扶人”。对紫鹊界示范区19个村派驻工作队(驻村干部)全覆盖,对脱贫村、重点帮扶村、示范创建村派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其中重点帮扶村由省工商联安排省属商协会、长沙市商协会优秀党员到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加强对所驻村工作联系、业务指导,产业发展等。着力“引”,引进一批乡村发展“带头人”

(四)依托资源做精品牌文章。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示范区选择“新化红茶”“紫鹊界贡米”等优势产业,围绕“安全、生态、有机、优质”做文章,擦亮农产品品牌,增强农产品品牌的价值与竞争力,带动乡村的经济增长,为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凝聚持久的动力。

二、主要成效

紫鹊界茶旅文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通过培育和发展“新化红茶”“紫鹊界贡米”、紫鹊界旅游等特色产业,带动村集体和群众增收,蹚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新路子。2023年,示范区茶旅文产值达到15.5亿元以上,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400万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756元达到16208元,比上年增长13.1%、连续两年均高于全县农民平均水平。19个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农民满意度达到100%。示范区产业发展来势喜人,乡村旅游佳报频传,紫鹊界梯田景区列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预备名单,奉家镇被湖南省文旅厅评为全省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镇,下团村被农业农村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农家乐特色村”,上团村被评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和湖南省第三批乡村旅游重点村;“新化红茶”摘获湖南省“一县一特”优秀农产品称号;“渠江红”红茶被评为“湖南省十大茶叶品牌”;湖南省紫金茶叶科技有限公司被评为湖南省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示范区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三、经验总结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示范区产业发展做到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示范区全面推广“积分制”管理模式,将“积分制”管理贯穿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过程。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根据紫鹊界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环境、经济条件、文化传统等因素,选择发展茶叶种植加工和乡村旅游。做到立足资源禀赋,做到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工则工,宜旅则旅。

三是坚持科技创新。一是把科技人才派下去。定期选派年富力强的科技人才及其科研团队进驻乡村,开展一对一、面对面、点对点的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进而“带活一个特色产业、带动一个乡村振兴”;二是把技术成果送上门。紧密结合当地乡村实际,充分挖掘其本土资源,精心挑选有特色、有优势、有前景、易传授、易推广的技术成果,送到当地农业公司和农民手中,把技术链与产业链完整地连接起来;三是把科技创新融进去,科研机构应主动走进乡村,与乡村、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合作共建,共建实验室和产业基地,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共同打造特色产业链。

四是坚持品牌增效。示范区利用茶文化为品牌铸魂,依托茶科技为品牌赋能,进一步擦亮了新化红茶“湖红之源”品牌。新化红茶被列入全省“一县一特”名录;渠江源村无二冲贡茶园入选“中国30座最美茶园”;“渠江红”被评为湖南省十大红茶品牌,2023年湖南紫金茶叶科技有限公司综合产值达1亿元,同比增长40%。示范区着力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

来源:新化新闻网

编辑:曾斌初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化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