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新闻网讯 近年来,吉庆镇张家岭村以垃圾分类工作为突破口,全面促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各项工作的纵深发展,成效十分明显,先后被评为新化县文明标兵村、新化县垃圾分类示范村、新化县同心美丽乡村、新化县美丽乡村示范村、娄底市美丽乡村创建村。至2022年8月底,该村已全面完成今年的低值垃圾减量任务。9月1日,新化县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工作经验交流讲评现场会议在此召开,对该村“六个到位”的基本经验和做法予以推广。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ー个重要体现。”村支两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垃圾分类的系列指示批示精神,深刻认识到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是保护生态环境、有效利用资源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紧密关联的一项基础性、常规性工作,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对垃圾分类工作思想高度统一、绝不含糊,并将其作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第一要务来抓。村专门成立了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召开院落会、村民大会,逢会必讲、逢人必讲,经常性开展协调、指导与宣传工作,有力推进垃圾分类进村入户、入脑入心。
二是示范带动到位。由村支部书记带头,一行人出门,谁看到垃圾谁先弯腰去捡,号召村组干部、党员、积极分子、志愿者带头弯腰,组织学生志愿者利用寒暑假,手持喇叭进村入户宣传,参加人居环境整治,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喜悦,珍惜和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靠潜移默化传帮带,2013年村支两委就把“弟子规”“朱子家训”等分发到家家户户,在“村村响”经常会听到“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那几百年前老祖宗留下的古训,时刻敲打着村民懒散的神经,唤醒民众向上向好向善向美的心灵。近年来,张家岭村更是想尽千方百计,把“户分类”“门前三包”这项源头工作压实到农户。目前,全村形成了“争先恐后”的良性机制,农户落实“门前三包”已蔚然成风。
三是户评比到位。以户评比为抓手,促进各户做到“户分类”,选好保洁员和垃圾收集员,以确保“村收集”及时规范快捷高效。建章立制守规矩,垃圾收费明责任,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与垃圾收费制度的作用。全村聘请一名垃圾分类指导员,按月工资500元,同时在分类过程中找一点高价值的垃圾变卖补偿不足,建立常态长效机制;在全镇率先制订了垃圾分类减量与处理收费实施方案,运用积分制管理考核办法,创办村积分超市,每个积分为一元钱,农户所得积分在积分超市兑换等价物品。坚持每月评比、定期上门回收垃圾制度,明确垃圾分类指导员每个月上门指导不少于四次,网格员每月陪同垃圾分类指导员上门指导一次,进一步细化量化了责任,减轻了村级运转经费压力。村庄更加干净整洁,经费逐步减少。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与垃圾分类减量处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持续加强。
四是经费保障到位。为了弥补经费的不足,该村妥善实行垃圾处理付费制,做到收费不漏一户,开支上不浪费一分,2022年全村收取处理收费37200元,覆盖率达到95%以上,加上上级奖补40000元,收入达到77200元。而支出为垃圾分类指导员工资6000元,垃圾清运驾驶员工资12000元,低值垃圾回收分拣4000元,环卫车油费、维修、保险等20000元,积分制考核奖励20000元,支出总计62000元,收支略有结余。有效经费保障和合理运用,对促进全体村民的人居环境整治与垃圾分类意识提升,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发挥重要作用。
五是监督指导到位。紧紧依靠“五老”、乡贤参事会,发挥他们智囊团、监督员作用,对那些思想认识不到位的村民,反复上门做宣讲,耐心指导他们垃圾分类知识。同时,对破坏环境卫生、垃圾分类不到位的农户,进行劝导教育和处罚。
六是网格管理到位。全村分四个网格,明确一名村干部为网格长,组长、五老人员、志愿者为网格员,分片包户,责任到人,精准对接,促进了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到位和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升。
来源:新化新闻网
编辑:曾斌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