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山一水觅心头——忆杨德湘先生

来源:新化新闻网 作者:向光辉 编辑:曾斌初 2020-03-21 18:13:45
时刻新闻
—分享—

正月初九,居家隔离,惊悉杨公德湘老先生正月初三驾鹤西游,因疫情阻断,未能为先生送最后一程,成心中憾事。年前,先生好友童建文君和我约定,待疫情解除,再去拜会先生,不想竟成永诀。

记得去年11月,我去先生家,先生的保姆曹姨对我说:“小向,杨老的眼睛越来越不看见了,现在耳朵也不如以前。”杨老却依然微笑着招呼我:“光辉,我的身体不如以前了,我今年正在编我的最后一本书,你来帮我看看,你视力好,看里面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吗?”我捧过厚厚的书稿,书稿上是杨老手书的“梅山英杰颂”,飘逸遒劲,书稿近200页,先生为人不善言辞,性格耿直,然诚恳待人,言行必信,治学严谨,文风纯正,书中皆古今新化名人:战神蚩尤、文化仁人,革命志士、抗日精英……,书中梅山人的刚强意志和崇高精神,正是先生铮铮铁骨、拳拳爱乡之情和“老黄牛”精神的充分展现。

先生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平生雅趣,只须半盏水酒、两卷诗书、三竿绿竹”,“ 毕生辛勤,唯馀满箧文章、一腔正气、二字清廉。”1993年,先生退休后,回顾梳理自己的人生,八年教书,十三年蹲点,二十年文牍,三十四年党政秘书,总计四一年。欣慰之余,又老当益壮,开始整理自己的藏书,偶然翻到乡贤邓显鹤主持整理的《船山全书》,从此立志学习乡贤前辈为整理地方文献发挥自己的余热。先生退休之后,老骥伏枥二十八载,经济虽不算宽裕,但从未停止过购书、藏书、著书工作,参与编纂、独立撰写和“为人作嫁”的责编,累计完成五十五种地方性著作,总计1200多万字。其中方志类35种800万字,个人著述20种,400余万字。抢救和保存地方史料,被乡人誉为如邓湘皋似的“老黄牛”,被赞誉为“当代邓显鹤”,堪称农业技术家、藏书家、地方史志专家、历史人物事迹考证专家。先生曾这样评价自己:几件手稿,二百件画帖,三千件图书,合成三大件,件件留儿孙当传家宝;八年教书,十三年蹲点,二十年文牍,总计四一年,年年为他人作嫁衣裳。

先生藏书近4000册,其中相当部分是古籍书,有的是珍本,甚至孤本,用“书虫”“书痴”来形容先生都不为过。先生虽坐拥书城,却从不藏之高阁,而是无私向广大爱读书的乡亲免费开放,可以看书,可以抄书,可以借书。有的“老虫借猪”,有去无还!我为之气愤,先生却笑着说:“喜欢就多看几天,总有一天会还的。”先生常说藏书能为大家服务,是书的最大价值,也是自己最得意最欣慰的事。

先生最不能忘记的是自己的恩师,总对我讲自己的恩师谢天惠的往事。谢天惠女士是先生在上梅中学求学时的班主任老师,是当年“五四”运动的参加者,是新化辛亥革命先驱周叔川的外孙女和苏仲湘先生的姨母,先生说起恩师当年的点点滴滴,令人动容。

先生最喜欢去的地方是自己曾经工作的县委政研室,说那是自己的“娘家”,每年都要喊我陪他去一二次。去的时候,总要带上自己新发现的地方史料交给“娘家”。最后一次回“娘家”,我清楚记得,那是去年10月,这一次先生生病了,还是坚持要我陪着一起去,我和保姆曹姨是搀扶着先生去的,先生走一段路,就开始喘气,我明显感觉到先生已大不如从前。

当先生的最后一本书《梅山英杰颂》付梓时,先生嘱我:“这是我最后一本书了,只印了几十套,给你留了一本,以后我就封笔了!”先生最后还把他珍藏多年的唐人集句全套书送给了我,说:“光辉,这个跟随我多年的老朋友,我就传你了,希望以后能看到你的精彩唐人集句。”讷于言的我捧着书,竟不知道谢,先生的关爱,先生的重托,岂是我一辈子能还得完的啊。

今夜又读起先生的《梅峒觅珠》,想起先生的一言一行,不禁思绪万千,有几句涌上心头:“乡邦文献老黄牛,万卷胸藏鬓染秋。愿做人梯真豁达,一山一水觅心头。”

【唐宝华先生忆先生词】:

凤凰台上忆吹箫·纪念杨公德湘老先生

唐宝华

三楚名流,梅山耆宿,古今多少鸿儒。以箨题斋号,万卷藏书。总纂乡邦文献,编史志,缀玉联珠。湘皋后,谁堪举鼎,公谓超逾。

呜呜!惊闻驾鹤,千万遍阳关,擗踴号呼。读先生遗著,灌顶醍醐。纵与他人作嫁,终不悔,快意荣枯。何曾憾,长联自挽,誉满江湖。

2020年02月25日

【先生集唐句】

喜《沅湘耆旧集》新刊本面世(集唐)

杨德湘

自料难酬顾念恩,(赵 嘏)

忧民心切出冲炎。(贯 休)

沅湘日夜东流去,(戴叔伦)

争得名垂尔许年。(胡 曾)

来源:新化新闻网

作者:向光辉

编辑:曾斌初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化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