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懂新化|慢悠悠的火车,静悄悄的站

来源:新化新闻网 作者:袁晓晖 黎明明 编辑:曾斌初 2018-11-28 10:18:09
—分享—

????_20181127170024.jpg

(一)

在新化孟公镇繁华的集市边上,静悄悄地趴着一个小小的火车站——横阳山火车站。

每天中年12:20左右,一列从南缓缓而来的7273次绿皮火车,缓缓地停靠在这个小站上,接上和送下为数不多的乘客后,又缓缓地朝北而去。

每天下午3时左右,它的“孪生兄弟”7274次列车,也同样会在这个小站上休息一分钟,简单地打个招呼后,又缓缓朝南边的益阳而去,连喝杯茶的时间都没有。

????_20181127170117.jpg

如今,这列往返于益阳至怀化(新晃)的绿皮火车,是这个小站唯一的“客人”。

20多年来,他就像一位情深厚义的老朋友一样,准时到达这个小站打招呼。当然,他有时会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偶尔迟到一点时间,但从不缺席,除非每年全国轰轰烈烈的春运期间,他主动会让出繁忙的线路,保证更多的农民朋友准时回家。

整列火车只有6个车厢,在这条繁忙的沪昆线上风里雨里,来来往往走了20多年,算得上是列车家族中的老大哥,但也是名符其实的“小不点”。

????_20181127170054.jpg

(二)

说横阳山火车站小,那只是因为连站长、副站长在内,都只有11人。

他们每天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负责在这里上下车的为数不多的乘客的安全。

因为小,它曾经也面临被撤消的命运。但新一届党中央、国务院考虑到照顾老少边穷等山区老百姓的出行方便,这个毫不起眼的小站和这列慢悠悠的绿皮火车,才非常幸运地保留了下来。

据车站副站长章正武介绍,这个小站平均每天接送乘客100余人左右。上车和下车的乘客,大多是孟公镇及西河、琅塘周边乡镇的山里人。他们出行的目的也大致相同:或走亲访友,或做点小生意。

????_20181127170058.jpg

他们选择此趟列车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对他们来说,时间不重要,重要的是出行方便。乘车的价格也非常便宜,很划算。

从新化县城到孟公,连手续费算在里面,只要5块钱。如果从起点到终点,则更划算,500多公里的路程,只要27多块钱。

最重要的是,车上没空调,车窗是开放式的。吸烟、吐痰,真不受约束。又加之乘客少,大家可坐可卧,完全不必担心无座位之忧。

车上的汗馊味、旱烟味;小孩子的哭闹声、老人们的咳嗽声以及天南海北的聊天声,使整列火车就像一个小小的集市一样,热闹着。

这对于随意惯了的山里人来说,这真是一列充满人情味的小火车。

????_20181127170108.jpg

(三)

横阳山火车站看上去“小”,其实也有辉煌的时代。上世纪七十年代,湘黔铁路通车。这个应运而生的小站,就成了当时最热闹的地方。南上北下的乡下人蜂涌而至,把这个小站挤得水泄不通,热闹非凡。

即便是列车高速时代的今天,经过这个小站的各种货车、列车也多达240多趟,差不多每5分钟就有一列火车通过这个小站,呼啸而过。

经过横阳山火车站的这列7273/7274次绿皮火车的列车长冯博,曾经是跑深圳线的快车乘务员。如今,快到了退休年龄的他,被派往这列像老大爷一样慢悠悠的绿皮火车任列车长。

“从起点到终点,全程510公里,它却要跑10个小时,平均每小时50公里左右。”如今,在这列慢悠悠的绿皮火车上,他工作了6年。

DSC_8588.jpg

见证了列车高速发展的他,早已经习惯了这列慢悠悠的列车生活。沿途34个站,逢站必停,也使他掌握了一门绝技:无论哪个地方的方言,他就听得懂。

偶尔有老人操着浓厚的方言向他问一些问题时,他都能应答自如。时间长了,沿途许多乘客都成了他的老朋友。

他说,全省像这样方便老百姓出行的慢悠悠的绿皮列车,已经只剩下四列了。随着火车高速时代的不断发展,他们都将成为我们一代人最宝贵的记忆。

这位把一生的青春和汗水都奉献给了铁路事业的“老铁路人”,言语间,竟流露出无限的伤感和怀念之情。(文/袁晓晖 摄影/黎明明)

来源:新化新闻网

作者:袁晓晖 黎明明

编辑:曾斌初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化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