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初十至十四日,是梅山民间祭祀亡故亲人的传统时节,称中元节。中元节亦是游子深切思念家乡,勾忆陈年往事,眷恋故园风景,乡愁纠结之时日。丙申中元时节的一天,阿三胞弟阿五请阿三中午去其家祭祀亲人。中饭后,阿三镶嵌先父德文公名并兼共勉后辈而题:德字居先,修身不必凡尘以外;文心守正,立世自然天地之间。
受到启迪的侄儿阿伟提议,请伯父为他们奶奶,即阿三、阿五先妣许金娥老孺人题联。
阿三沉思后又题就:金口断言昌后秀;娥眉舒展慰先贤。
在阿三的要求影响下,最近十年,阿五及其子女先后学习楹联、传统诗词。阿三暗想,老弟全家离开老家已二十余年,趁今天机会,来一场思念家园、题联家乡、激励家人、检测阿五全家学联效果的活动。一杯清茶喝完,阿三便说出想法,并要求每一位或题或答或单独创作至少两副。
稍后,阿三清清嗓子题上联曰:春色常思村上美;
侄女阿艳思考后答出下联:夏风倍觉院头凉。
大侄儿阿伟对曰:秋颜灿显地头黄。
小侄儿阿明对出:冬阳暖自院东先。
接下来阿五题上联:吃菜美思山里笋;
阿伟立马对出下联:居家雅在树前楼。
想起童年放牛之情景,阿三又题上联:犹喜欢水库坝前牛斗架;
回忆幼时常见的鹅峰上景色,阿五答出下联:最难忘鹅峰山上景争妍。
老家屋坪东、西,春、夏、秋繁花似锦,清香怡人。想到这些,阿艳题上联曰:屋畔香花,随清风扑鼻;
阿明切实老家庭前欢欣鸟语和夏日结伴乘凉之景而答出下联:庭前鸟语,与大伙聊天。
阿三暗自高兴之际,阿艳面对他说,伯父您曾培育出的学子,现于社会挑重担、做贡献的不少啊!请为您数年的教师生涯题副联吧!
阿三边喝茶边点头,没多久即题就:将一方云锦,化润物春风细雨;施满腹才华,育撑天大厦良材。
八年前家乡留守儿童上学存在诸多不便,近几年上级已解决营养中餐,安排专车去各院落接送,数学条件大为改善。为此,阿艳与阿伟又合作题联:善策频施,多圆孤雁梦;春风遍拂,美育万枝花。
家乡地处梅山新化县腹部,那粗犷、激越、大胆、直白、利索和调皮的山歌是故士源远流长的、浑融劳作与情爱的民风民俗。上世纪六十、七十、八十年代生产队社员们带着锣鼓、喝着水酒、唱着山歌的劳动竞赛场面令阿三兄弟仍记忆犹新。这时,阿三已构思一联,并示意阿五题联。阿三的题联是:俗曲声声,伴泥土芳香怡腑内;山歌段段,添村民干劲乐田头。一会儿,阿五亦题就:最妙时,唱几首山歌添快乐;极佳处,喝一壶水酒解忧愁。
多切实切景的联语啊!
阿伟、阿明听伯父与父亲吟联后,亦合作而题:听山歌,闻声阵阵心头热;思故土,入夜番番梦里香。
阿三称赞侄儿兄弟说,好联啊!好联!
阿伟又提议请伯父为邻近家乡的陈家山古民居题联。
阿三说,我小学四、五年级即在一处占地20余亩、经改造后的古宅里就读,对那我有深厚的情感。接着他兴奋而题:飞檐翘角陈楼,留沧桑岁月;画凤雕龙古迹,显浑厚人文。
阿三题后面对阿五等说,你们父子四位针对家乡的发展变化合作一题如何?
一番合计后,他们欣喜而题:楼后琼林,枝头悬艳果;廊前绿水,溪里满游鱼。
阿三肯定地说,联语切情切景。接着又说,我最后亦题一联。话后,他总结式地、字正腔圆地吟道:承祖训家风,倡仁积善;念故乡情结,励志为民。
作者:陈敏青
编辑:曾维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