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化一位特困生的“爱心”记忆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黎润英 杨亲福 编辑:曾维峰 2017-04-12 10:49:22
时刻新闻
—分享—

  新化二中是娄底市重点高中,不但教学质量好,而且助学工作在全县赢得了声誉。日前,笔者到达孟公镇,走进了花园式的新化二中,对其助学工作进行了微采访。学校干部刘昕,带我们采访了高一学生黎溜流。黎溜流给我们讲述了她是如今走进新化二中的故事。黎溜流说:

  我的家在新化县奉家镇白沙村,爸爸叫黎一初,出生于1951年4月21日,今年66岁。我的妈妈叫李伯娥,出生于1938年2月4日,已故。我爸爸多年前双目失明,但头脑清醒,记忆力也不错。爸爸对我说过,我不是他们夫妻的亲生女儿,是他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捡回来的一个还在襁褓之中的弃婴。爸爸年过50岁才与大他13岁的妈妈结婚。因此,虽然家中长期一贫如洗,爸爸妈妈还是视我为掌上明珠。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爸爸突然双目失明,医生给出的结果是无需治疗,因为根本治不好。同时,爸爸患

  有严重的胃病,时常会胃出血,因为无钱医治,每回病情发作的时候只能躺在床上痛苦呻吟。我的妈妈在更早前双目失明,且全身瘫痪,打我记事起就一直躺在床上,因为无钱医治,想死又死不了,只能躺在床上,任由各种并发症折磨着骨瘦如柴的身子。爸爸未失明之前,是家里的顶梁柱,那个时候虽然很贫穷,但一家三口人尚能勉强吃饱肚子。自从爸爸双目失明之后,我家的顶梁柱倒了,家里的负担就落到了我的身上。我咬牙撑起家务活来,每天清早起床,把饭做好再去上学,放学后赶紧回家做其它能干的活,或者是给躺在床上的妈妈搞按摩,陪她说说话。农忙时节,好心的村民都会来帮我家干活,爸爸也会摸着上山捡些煮饭的柴回来,或者摸着下地种些红薯、萝卜什么的。尽管如此,我家的温饱问题还是得到基本解决。

  我读小学低年级时,几年没有添置过一件新衣服,穿的全是好心村民送来的旧衣服。住的房子已经腐败,摇摇欲坠,好像只要一股大风吹来,这个家将不复存在,而一家三口睡的床上更没有一床像样的被褥。

  2012年,我读小学五年级。一天,我接到一个叫李丹的阿姨打来的电话,说是要来看我,我激动得偷偷哭了一场。暑假里的一天,李丹阿姨真的来了,一行7人跨进了我家的门槛,带来好多衣服,有爸爸妈妈穿的,也有我穿的,还有好多好多吃的东西;大家给我家打扫卫生,屋里屋外,忙了大半天;还拿钱给我爸爸,这次收到爱心款1300元。从此,我开始安心读书,小学六年级第一学期,我的成绩在全班排第三名。

  我无论是读初中还是读高中,老师都说我基础不好但学习很用功。我的志向是考取大学。我进取的力量来源于李丹阿姨率领爱心志愿者给我建了一间真正属于我自己的房子。2013年前,我们一家3口人挤睡在一间矮小破旧又大雨大漏小雨小漏的板房里。李丹阿姨私下问我有什么愿望,我想了想,说:“我盼有一间自己的房间。”李丹阿姨点了点头,轻轻地说“会有的!”这以后,李丹阿姨3次发动志愿者捐款,累计超过7000元,给我装修了一间崭新的板房。记得我搬进新房是2013年5月7日。那天,我感到特别幸福,还写了日记。日记的内容,我现在还记得:“5月7日,我把被子搬进了新房,开始一个人睡一间房子的生活!我好高兴,感谢李丹阿姨。我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个有本领的人,报效祖国。”

  在我的记忆里,李丹阿姨对待我,不仅仅是援助我的学费和学习用品,每次都要和我谈心,帮助我树立理想,要我爱读书,喜欢学习,要我爱爸爸妈妈,帮家里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我答应了李丹阿姨,也按她的要求做到了。

  后来我才知道,李丹阿姨也是我们奉家镇的人,他家在卯溪村,随夫在涟源钢铁公司安家。她回到家乡助学,我有幸成为她的助学团队的扶助对象。对于我来说,李丹阿姨不但让我家度过了生存难关,使我没有辍学,而且扶了我的精神,让我立志成才。当然,我也会永远感谢双林中学和新化二中,两所学校都每期给了我助学金,老师和同学们都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感谢大家,感谢社会,感谢我们伟大的祖国!(黎溜流口述 /通讯员 杨亲福整理)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黎润英 杨亲福

编辑:曾维峰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化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