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式,即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方想要说的某一事物。运用比喻修辞往往能使陌生的东西熟悉化,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比喻主要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明喻的构成方式是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象、如、似、仿佛、犹如、有如”一类的喻词来连系。如:
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绣,何须梭织锦生成。
这是贵州黄果树瀑布观瀑亭亭联。联语清新淡雅地把壮观的大自然景象描写得栩栩如生,十分逼真,叫人拍案叫绝。
两崖如剑立;一江似布悬。
心如炉火,红千家万户;语似春风,绿四面八方。
这两联亦是鲜明、大气的明喻联语。
暗喻又叫“隐喻”。主体和喻体都出现,用“是、成、变成、成为、等于”等喻词来连系。如:
谷乃国之宝;民以食为天。
水作青罗带;山为碧玉簪。
这两联就是运用暗喻修辞的佳作。
余之拙作“花红岸上堤成画;柳翠溪旁景作屏”。亦属于暗喻联语。
借喻就根本不说本体,或不在本句中说出来,而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地方。如《赵州桥》联:
水从碧玉环中去;人在苍龙背上行。
又如:西湖三潭印月凝翠轩楹联:
碧水乍开新镜面;青山都是好屏风。
两联均是运用借喻修辞的妙对。
再如明代解缙嘲讽光耍嘴皮,说大话,而腹内空空,没有真才实学的人的对联,勾画出一幅逼真的肖像,那借喻贴切生动,语言诙谐泼辣。毛主席曾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引用此联,以批评主观主义者,使之更富现实的教育意义,引起人们深思。那联语是: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对联联语和诗句一样,有时候会省去一些句子成分,如果省去了比喻句,也就没有明喻暗喻之分了。如:
池中荷叶鱼儿伞;梁上蛛丝燕子帘。
下面再简介运用比喻修辞撰写的三副佳联。
传说有位书生早起赶路,当时天气寒冷,严霜满地,一片白色。他走到一座木板桥边,看见鸡和狗从桥上过,在霜桥上留下几行脚印。狗的脚印像梅花,鸡的脚印像竹叶,便随口吟出上联;可是想了许久,却对不出下联。正巧有个放牛娃出来放牧牛羊,信口对出了下联,说牛羊撒在地上的粪便,那羊粪像豆豉,牛粪像蘑菇。联语虽俗,但奇巧无比。书生听了大为佩服,就跟放牛娃结为朋友。那副奇联是:
鸡犬过霜桥,一路梅花竹叶;牛羊遗粪垛,几堆豆豉蘑菇。
又如:
路边麻叶伸青掌,要啥要啥;淀里荷花扬粉拳,打谁打谁。
联语幽默风趣,读之令人喷饭。
再如被称为“天下第一泉”的山东济南趵突泉,泉水喷出时高达数十厘米,形象像是竖立的粗大的圆柱子,且终年不断。于是有人就撰了一联:
平地忽堆三尺雪;四时常吼半空雷。
上联写泉之形,下联写泉之声,运用比喻,就将趵突泉描绘得淋漓尽致。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志伟
编辑:曾维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