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对上握手后向观众鞠躬!
甲:上次阿三老师讲楹联课后我认真读了对联方面的书籍。
乙:最近我也从楹联艺术园中,获取了一些奇巧联语和联对知识。
甲;一些妙联我还能背诵如流,如:
无客、无鹤、无酒、无鱼,
无赤壁;
有江、有山、有风、有月,
有东坡。
乙:这是黄冈东坡赤壁联啊!联中“无”字、“有”字反复出现五次。
甲:是的!是的!类似这样修辞的联语你能背吗?
乙:能呢!如:
雨阻行人,谁做行人主;
天留过客,君为过客东。
甲:这联是清朝同治年间,广西鹿寨县马村一位落第穷书生遇大雨而去投宿吝啬的财主家时,那财主装斯文而与穷书生的出、对联语。
乙:正是!正是!
陈毅1923年的春联则这样
写道:
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
过年年过;
事无成,事无成,事事无
成事事成。
甲:上述三联是重复使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个短句的修辞手法联语。
乙: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创作的联语,既能充分抒发强烈深刻的思想感情,又能增强语言节奏和音韵旋律。
甲:这种修辞法即称复辞,也叫重字、复字、复词,亦称反复。分隔离反复与连续反复两类。
乙:如此说来,你说的第一联是字与隔离的复辞手法。
甲;你说的第二、三联分别是词与隔离和句与连续的反复。
乙:对啊!
关帝庙这联是字与隔离的
反复:
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
弟;
友子龙,师卧龙,龙友龙
师。
甲:梅兰芳戏台联是字与既连续、又隔离的反复修辞。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
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
像谁。
乙:(面向甲)我要考考你,祝融峰顶旅店联,是何种反复手法:
来吧,来吧,都道是此间
乐;
轻点,轻点,莫惊了天上
人。
甲:很明显,是句、连续的反复修辞呀!(面向乙)我也要考考你,下一联是哪种修辞法:
水底月为天上月;
眼中人是面前人。
乙:这是字与隔离的反复修辞手法呢!
甲:下面我俩说说运用复辞修辞的一些名联。
乙:台北植物园亦亭联:
甲:知己二三人,日游亦可,夜游亦可;
假我一两屐,风到亭来,
月到亭来。
《聊斋志异》中《细柳》联语,你背得了吗?
乙:背得!背得!
细柳何细哉,眉细、腰细、
凌波细,且喜心思更细;
高郎实高矣,品高、志高、
文字高,但期寿数尤高。
甲:妻娶妾,妻娶妾,筒里摇来妻娶妾;
妇扶夫,妇扶夫,箫中吹
去妇扶夫。
我说的这一联你能说说出
处吗?
乙:这是晚清岭南才子宋湘的嫂子与他题对的复辞联。其嫂子想到一次庙会一女人为其夫娶妾摇签筒时的声音而题出上联。宋湘则想起一次卖唱的盲妇,手扶丈夫肩上,在丈夫的洞箫伴奏声里之凄凉景况而答出下联。
甲:完全正确!
墙壁当前,龙不正,凤不
舞,桃不开花,梨不结果,
可笑小子;
这联的下联请你说吧!
乙:棋盘之内,车无轮,马无鞭,炮无烟火,兵无粮草,敢杀将军。
甲:这语意双关、耐人寻味的复辞联是明代礼部尚书、著名学者丘浚童年时玩球,一次球掉入一大户人家院中,被正在下棋的秀才拾到。秀才看到院墙上之雕刻而题的上联。小丘浚听到“将”的一声,随即说出的下联。
乙:为多说几联,建议不说出处,只说复辞手法的联语。
甲:穿插进行,我说:
俯瓦、仰瓦,瓦搭瓦;
横砖、竖砖,砖顶砖。
乙:木据板,板装船,木桅、木桨、木榫榫;
竹破蔑,蔑扎椅,竹柱、
竹撑、竹钉钉。
甲:圆月照方窗,有规有矩;
长竿垂短钓,能屈能伸。
乙: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九溪溶洞,游来中洞四溪
中。
甲:青草塘中青草鱼,口衔青草;
红花村上红花女,头带红
花。
乙:今日过断桥,断桥何日断;
此时奔明月,明月几时明。
甲:寺号飞来,何日飞来何日去;
沙名相借,几时相借几时
还。
乙:说了这么多,我俩结合新化题副复辞联语吧!
甲:好啊!请你说上联。
乙:上梅镇东北面建寺上千年的南台山寺和与其对应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北塔令我而题上联:
一塔一台祥一县;
甲:(手机响起接听)四十分赶到游家镇,好啊!
乙:你快说下联啊!
甲:老兄呀!天助我也!这电话启发了我。“小香港”
——游家镇的老刘来电话,说马上去镇对面的十指山。这山的东南面邻近上梅镇东北面的天子山啊!资江、大洋江又在上梅镇毛家垅村北面与游家镇相交。
乙:你尽说游山玩水,还没说下联呢!
甲:莫急!我说(声音宏亮地):
双山双水护双城。
乙:佳联!佳联!因他(面向甲)急去旅游,
合:我俩的复辞对联就说到这里,感谢大家倾听!谢谢各位掌声!谢谢!
(二人下)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晓艳
编辑:曾维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