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新化县以工代赈办深入金凤乡易地扶贫搬迁调研侧记
联席办一行调研考察柳眉茶叶基地

联席办一行在金凤村集中安置点选址调研
联席办一行在竹林基地调研
新化新闻网讯(通讯员 何文娟 罗玉林 王叶辉) 导语:搞好实地调查研究,是进行正确决策的基础和前提,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来说,实地深入调研更有必要性,通过调查研究,体察民情民意,感受群众所思所想,掌握真实情况,正面接触困难与矛盾,避免决策的臆断性,同时,调查研究有利于加深干部对贫困山区、贫困乡亲的了解、理解,增进干部对乡亲的感情,激发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和主动性。
6月4日,星期六。早上8时,县以工代赈办主任刘晗带领联席办一行5人,向2016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金凤乡出发。
乡政府,与乡长和人大主席扼要交流一下调研内容、确定行程后,迅速进发调研实地。
第一站:金凤乡国仲生态茶叶有限公司柳叶眉茶叶基地。
在基地,刘晗一行认真考察了解了基地的发展规划、规模和目前遇到的一些难题,现场了解到茶园已初具规模,刘晗建议目前主要应搞好茶园的整体设计,创新思路、拓宽新产品的销售渠道,升级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从基地向产业园推进。针对茶园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劳动力上山劳作难的问题,刘晗建议与易地扶贫搬迁相结合,对当地村组的搬迁户在茶园周边进行小集中安置,解决搬迁就业和茶园产业发展现实问题,用好用活政策,创造性开展工作,发挥资金的联动和辐射作用,让政府的扶持更显成效,更具张力。
第二站:金凤村集中安置点选址调研。
乡长邬永兵介绍了金凤村集中安置点的基本情况,因金凤乡山多平地少,只有乡政府所在地的金凤村适合规模较大的集中安置,乡党委研究决定把这个点打造成为金凤乡唯一成型的综合商贸街,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集结地,第一期预计安置480人。听完情况介绍,刘晗强调,集中安置点要合理规划,充分考虑公共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及时化解土地流转、搬迁对象确定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统筹谋划,解决好“三通一平”中工程量大,特别是防止山体滑坡,排水系统等具体问题,方案制订的标准一定要实要高,要突出前瞻性和可行性。
第三站:竹林调研金凤乡竹子深加工产业发展规划。
沿竹林溪一路而上,两旁翠竹林密,看到美丽灵秀的自然风光,竹林溪边戏水的游客,两岸满目林立的毛竹,刘晗高兴地说,金凤乡是全县待开发的处女地,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全乡着力发展茶叶、药材种植基地、毛竹深加工、乡村旅游三大产业,金凤完全有实力变成全县的“金凤凰”。刘晗建议金凤乡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大胆合理开发,注重产业项目包装策划,制作精短宣传片,对金凤进行一个立体、全方位的宣传。竹林周边申请易地扶贫搬迁贫困农户的老屋,如果对竹林护林有利用价值的,建议收回做为护林房充分利用。
考察调研结束后,联席办一行与乡领导和村干部进行了简短的座谈,刘晗说,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五个一批”的重要举措,是脱贫攻坚的排头兵。“做为易地扶贫搬迁的牵头单位,我们要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主动作为,在梅山大地上打赢合力攻坚的脱贫战,攻克这个桥头堡。作为联席办工作人员,我们要凝聚力量抓发展,弯下腰来拔穷根,携起手来奔小康,坚决打赢这场输不起的脱贫攻坚战。”
返回已近暮蔼,山居缕缕炊烟,升腾的是信念、是生机、是希望。
编后语:易地扶贫搬迁是党和国家在农村地区实施反贫困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实施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以解决群众最根本的切身利益为落脚点,严管理,重实效,夯实发展之基,构筑腾飞之路。“易地扶贫搬迁”概念的提出和施行,契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充分彰显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以工代赈工作的高度重视,通过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生存环境、生活环境,激发贫困地区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十三五时期,我县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十分艰巨,据初步核实,我县需实施易地搬迁脱贫的深度贫困群众达1.23万户3.88万人,这些群众生活在深山、石山、高寒、荒漠化、地方病多发地区,就地发展、脱贫致富难度大,实施易地搬迁是治本之策,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善贫困群众的生活环境,有利于搬迁群众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就业渠道,有利于恢复迁出地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优化贫困地区城镇布局,提升城镇化水平。
县以工代赈办主任刘晗率全办人员,在县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心系群众,带着感情,带着历史担当,深入农户,了解贫困原因,探索脱贫路子,主动作为,大胆破解难题,在最短时间内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现良好开局。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何文娟 罗玉林 王叶辉
编辑:曾维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