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余助坤:三十二年守护出美丽的家园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杨亲福 编辑:曾维峰 2015-10-26 09:59:02
时刻新闻
—分享—

环境整洁的村庄

  村官能当多久?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不管怎么说,村官难当,大家公认。你一贪,群众不会让你继续当,你将大伙的家园当成自己的整整的一个世界,全身心投入,付出的多,得到的少,又难以坚持。余助坤,村官一当就是三十二年!

  绿色征程勇向前

  余助坤,今年52岁。他于1984年进入毛坪村村委会,先后任秘书、村委会委员、村党支部副书记共计16年,从1999年任村主任至今,又是16年。现在,他仍是毛坪村的村主任。他的坚守,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受乱山坪林场的影响,我看中了我村宽广的山地,壮志打造绿色山村,让树木成为父老乡亲们的摇钱树。”乱山坪林场座落在毛坪村境内,是原奉家人民公社办的集体林场。

  时至今日,毛坪村也只有88户人家318口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作为村秘书的余助坤,心里有了一本账:村里拥有集体山地过13000亩,人平过40亩,都植树的话,20年后,每年每亩只要收入5000元,就能脱贫致富。他立下雄心壮志,带领村民们十年植树过3000亩。十年后,他的梦想成真,消灭了村集体的全部荒山。于是,大伙硬是把他推到了村主任的岗位上,镇里也委托他管理乱山坪林场的看山员。

  他当上村主任后,建立了封山育林制度,得到了全体村民的积极响应。很快地,山青了,水秀了。受紫鹊界梯田旅游区成功开发的影响,他产生了开发毛坪村生态旅游的新思路。2009年,他把原奉家镇党委书记罗随厚带进乱山坪林场,诱发罗书记生长出旅游美梦。

  2009年冬,一场大雪,压倒或压断乱山坪林场不少成材杉树,镇里决定清理雪压树木,投标发卖。春节前后,有人乘罗随厚书记调走之机,乱砍滥伐,余助坤毫不犹豫请来记者拍照,送给有关领导察看,促使新的镇党委书记杨尚文立即赶赴现场处理,成功地制止了乱砍滥伐。

  实现公路“家家通”

  毛坪村偏僻、边远,所有88户人家都居住在山坡上,最近的距畅通公路7公里,最远的距畅通公路14公里。“要想富,先修路”,对于毛坪村来说,这是真理。余助坤上任的第一届,干的第一件大事是修出山公路。出山公路长达13·5公里。村里的农民都很穷,不能向他们集资,劳动力多外去打工,又没有外援,怎么办?余助坤一咬牙,自己垫钱,自己贷款,表示一定修好出山公路。公路于2001年12月1日动工,任务分到户,全用锄头挖。余助坤完成自已的任务后,又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农户和外去打工的农户完成任务,带领大家苦战9年,终于通车。余助坤回忆,这条公路,占用坪上村、杆子村的土地,为调处矛盾,他在外过了4个生日。这样,不但修通了出山公路,而县赶上国家实施“村村通工程”,于2013年12月24日,硬化好了这条公路的10.3公里。

  修好村里的出山公路后,余助坤拿出了家家通公路的规划。这会让村里债台高筑,但为了方便群众与便于森林防火一举两得,得到了村党支部书记奉友鹏的肯定和支持。罩子溪接通村里主线公路,长过5公里。罩子溪拥有大片次原生态森林,那里原有一个村民小组,32口人,如今仅有85岁的奉友信,72岁的黄怡球和62岁的覃华容夫妇在家里生活,而且,那里的田土全部退耕还林,专给三位老人修出山公路,意义不大,老百姓有不同的看法。但余助坤说服了大家。他认为,无论是着眼老人安全、森林防火还是开发生态旅游,都必须修好这条公路。如今,车子能够开到3位老人的家门口。至此,全村共修公路30.8公里,实现户户通公路。

  “最美家乡”是事业

  乱山坪的人造林,加上毛坪村的人造林和生态林堪称林海。特别地,乱山坪林场是高山湿地,拥有过30亩的天池,为奉家镇最宝贵的生态资源。开发生态旅游业奔富路,成为余助坤新的梦想。因此,他常骑着摩托车接送进乱山坪考察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各界人土,且不辞劳苦,慷慨解囊。他曾在一个月内陪罗随厚七进乱山坪林场,且自己带上干粮;曾带记者游乱山坪林场而病倒在林场里。为了旅游开发,近三年,他分别带领刘志刚、刘群群等大多数镇干部走遍了毛坪村的山山水水。

  余助坤是纯女户,两个女儿,大女儿工作了,小女儿在读大学,妻子在镇信用社当炊事员,自己跟妻子在信用社居住。大女儿和女婿要他丢了村里的工作,跟着他们进城享清福。他哪里肯依,总是说:“一个成功的男人应当有自己的事业,我的大事业是建设最美家乡!”而且,豪迈之情,总是溢于言表。

  近三年来,余助坤带领干群新建了学校和村部,完成了村里的电网改造。他之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干出别处村干部想做而做不到的几件大事,根本原因在于他的实干精神。他常亲自劳动。在亲自驾设高压杆时,不慎被倒下的电杆砸断两根筋骨,2015年,在去罩子溪帮农电员打移交时,在路上翻了摩托,跌断右手腕。农民讲起他的故事,总会动情地流出眼泪。

  如今,每逢天晴,他就进村,因为他心里总装着防火的意识。每次进山,都骑着摩托车。车后总有大包小包的东西。这些东西,或是乡亲们托他买的东西,或是他慰问特困户的礼品。每到一个农家,他会检查卫生,当面表扬或批评,会老调重弹,讲防火常识。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杨亲福

编辑:曾维峰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化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