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梅山古俗——尝新节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谢向平 编辑:曾维峰 2015-08-26 09:03:08
时刻新闻
—分享—

  梅山,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她经过长时期的战火洗礼和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如大浪淘沙,既拂去了一些特定的记忆,也带来了一些新鲜的事物,在迎来送往中揉合、产生、变异,形成了独特的梅山文化,主要体现在民俗、宗教、饮食等方面。

  在梅山的一部分地区,流传着一句话:“一年三个宝”(也有说三个“饱”的)。“三宝”是指过年、生日、尝新。其中过年和过生日,全国人民都一样过。而“尝新”节(不同于仡佬族、苗族、布依族、白族、壮族的尝新节),在梅山境内也只有一小部分区域过,分布在娄底市新化县的田坪、温塘、吉庆、坐石、油溪、白溪、圳上、曹家等乡镇,冷水江市的矿山、渣渡及周边一些地方,涟源市的古塘、安平、龙塘、湄江、伏口、七星街、桥头河、渡头塘等地方和娄星区的一小部分乡镇;益阳市安化县的梅城、清塘、乐安、高明等乡镇。如果把这些乡镇集合拢来,差不多有新化县的领土面积那么大(数据不是完全准确,可能有所出入,这只是个大致情况。具体的“尝新节”到底起源于何时,已无法考证)。

  “尝新节”是一个很独特而且具有地域局限性的节日,就在梅山地区都有很多人没听说过有这么一个节日。这是什么原因?同样是传统节日,为什么与“清明、端午、重阳、冬至”等节日大相径庭?她的地域局限性为什么这样强?这里就要提到一个传说故事:

  在宋廷开梅山之前,从春秋战国到五代十国,统治者都想征服梅山,所以梅山境内的战乱一直不断。为了与历代入侵的势力抗争,梅山山民推选出了很多位首领。其中有一位叫“辛”的人,他年轻有为,武艺超群、足智多谋。现在流传“尝新”的地域,那时候都归他管。他带领山民白天劳动,晚上练武,遇到有军队入侵,便率部顽强抵抗。与入侵军队对抗多年,一直没打过败仗。

  有一天夜里,下大雨,天黑得不见五指,敌将率部前来偷营,他们摸到“辛”的营地,等“辛”的哨兵觉察,敌兵已经到了面前,“辛”慌忙率兵应战,交战中,“辛”不幸壮烈牺牲!那天是阴历六月的一个“卯”日。虽然“辛”死了,正是由于他的死,激怒了梅山的山民,大家拼死对敌,最终还是把敌人赶出了“辛”的地盘。

  后来,山民们为了纪念“辛”,把他牺牲的这个“卯”日作为祭祀“辛”的日子,称为“尝辛”,并世代相传。后来有人觉得“辛”字犯忌,就改为“尝新”。再后来,人们记不起到底是哪个“卯”日了,就由族长在六月左右除了“辛卯”以外的其他五个“卯”日中,按照农活的进展定一个日子来“尝新”。这就是“尝新节”的由来之一。

  流传下来的“尝新节”,有很多讲究。

  一:定日子。每年“尝新”的日子都不是铁定的,下一年与上一年的日子都不同,必须符合几个条件。首先是日子要“进伏”。所谓的“进伏”,就是我们常说的“三伏天”。什么时候进入三伏天呢?梅山人基本上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夏至三庚进伏”。就是说,从“夏至”节那天起,日子往后推,逢第三个“庚”日,就是进伏的第一天。“进伏”可以是五月,也可以是六月,依那一年的节气来定。

  为什么要进了伏才尝新呢?大家都知道,五月霉天,是个毒月,阴毒、霉气盛行,对人的身体有所损害。另外,在农活方面,像锄红薯等工作还没完成。而“进伏”后,天气相对好转,阴毒、霉气渐除,农村也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前期的农活必须在“进伏”前完成。“进伏”后,田间地头就只要管理、除草了,工作相对轻松了,才能腾出时间来“尝新”了。

  其次,是在“进伏”后,看第一个逢“卯”的日子是哪天,就定那天为“尝新节”。这个日子可以是“乙卯、丁卯、己卯、癸卯”中的任意一个,但不能是“辛卯”,因为“辛”字犯了“辛英雄”的忌。

  关于“逢卯尝新”的规矩,凸显出了本土山民一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众所周知,老人们上了年纪,牙齿松动、脱落,在饮食方面会产生诸多障碍。儿童们,因牙齿及消化系统发育未全,在饮食、消化方面也不及成年人。因此,碰到稍微坚硬一点的食物,就要在嘴里咀嚼很久才能吞下。而在我们梅山地区(特别是有“尝新”习俗的区域),对这种“需要咀嚼很久”的饮食行为叫做“卯”(这个“卯”字,只是个注音,具体这个字是个什么字,在目前所有通行的汉字中还没有)。比如说某老人夹一块肉到嘴里,咬很久都咬不烂,就会说“卯都卯不烂”;小孩子一口饭菜要吃很久才能咽下去,大人就会说:“一口饭卯得这么久”。所以,为了能尽量考虑到老人小孩的进食问题,能让他们“卯”得动、吃得香,能让老、中、青、幼都可以过一个欢快和谐的节日,我们的前辈们就选定了这个“卯”日。一个看似小小的决策,却能体现出当时祖辈们的那种厚重的“孝、顺”思想。这种传统美德,在当初“不服王化”之前、还没受到外传儒道文化影响的时代背景下,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还有一个说法是:农民本来就辛苦,通过上半年抛粮下种的辛勤劳作,是为了得到下半年的五谷丰登。到尝新日止,下种已经完毕,等待的就是收割。因此,忌讳再“辛苦”。所以不能取“辛卯”。以二零一五年来看,农历五月初七日夏至节,从夏至往后推,一庚为初八日庚午,二庚为十八日庚辰,三庚为二十八日庚寅。所以,依“夏至三庚”进伏,进伏后第一个“卯”日是二十九日“辛卯”。本来按道理应该是二十九日“尝新”,可是二十九日是“辛卯”,不能取,只能往后推十二天取六月十一日“癸卯”日为“尝新节”。

  二:置办食品。在古代,严格地说,是叫做置办祭品。宰杀活猪、活羊、活鸡,称之“三牲”,搬出陈年老酒,买很多钱纸信香,摘些时蔬瓜果(在以前,科学技术不发达,农村的蔬菜瓜果种子都靠自己上一年精心挑选、留存,到下年春天才播种。由于气温低,像辣椒、豆角、四季豆等菜蔬都要到尝新时候才能采摘,也就是说,当年的蔬菜瓜果,必须在尝新的那天才能吃第一餐,叫做“尝新”。),由首领或本部落内有绝对威信的人充当“主祭”,来祭祀“辛”和所有战死的英雄和神灵,仪式庄严肃穆。祭神时,必须先摆至三天门下,先敬天地神明、日月三光、三皇五帝、值年太岁、天符大帝、五谷大神、城隍庙王等等,目的是求神灵收瘟摄毒、赐福消灾,保佑人兴畜旺、五谷丰登。然后再敬本族宗祖及其他诸神。祭祀完毕,各户按人丁分发祭品,领回家去,欢天喜地享用。现在不存在部落首领了,也没人为主了,各自依经济条件置办些物品,采摘一些自种的蔬菜瓜果,去田里抽几穗稻穗,要是稻穗还没出穗,也要抽几穗杂稻(谷种子中掺的假或者是另外的稻种,比正常的道穗抽穗要早,但长出来的谷子全是秕谷),摆出鸡、鱼、肉三牲等祭品,到自己堂屋里祭神。所祭的神灵和前面讲到的一样。达到一种“敬前人,发后代”的“人神互利”之和谐结果。敬完各路神灵,才能食用。

  三:直系亲戚都要走动。“尝新节”这天,凡是每家的直系亲戚,如岳父母、姐妹、兄弟、外嫁的女儿等等,都要接到自己家里来或是通知他(她)们回来,大家坐到一起,吃饭喝酒聊天。一般是晚辈到长辈家里去,都要提些新鲜的瓜果和吉祥的礼品,气氛仅次于拜年。大家见面,都要说些恭维、吉祥的话。吃饭时,晚辈要向长辈敬酒,祝长辈们福寿安康,一般要敬三巡酒。长辈们也要回敬晚辈,说些“升官、发财”之类的话。体现出全家人尊老爱幼、幸福和谐的一种传统美德。

  这就是“尝新”,“尝”的是食物,体现的是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厚重的家国情怀。一个传统的节日,能体现出梅山人的忠、孝、仁、义、礼、信!“尝新节”,其实就是一种“梅山精神”的缩影,她作为一种梅山文化,会永远载入史册,流芳千古。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谢向平

编辑:曾维峰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化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