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安仁)邹光忠,新化县水车镇金龙村(紫鹊界)人,年届八秩,是著名著作家、社会学家、藏书家、高级政工师,1951年入伍参加抗美援朝、援越抗美、自卫反击战,1983年转业冷水江有色地质二总队,1993年退休到岳阳大女儿工作地安家。1996年4个子女集资为他建了一栋四层楼近500平方米的藏书楼,名“积微书屋”。
那天,阳光明媚,风和日暖。我们驱车来到岳阳市岳阳楼区三眼桥鲤鱼嘴小巷,一座极普通的小楼呈现在眼前,墙上的爬山虎已在寒风中枯落,只有门前的两棵樟树和几株丛竹仍然焕发出绿绿生机,显示着这座小屋的与众不凡。邹光忠先生早在门前迎候。大门石刻门额“积微书屋”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映入眼帘。邹老介绍说,这是中国楹联学会原副会长尚文化先生1995年题书的,大门两侧对联是美国中华楹联学会会长、美籍华人潘力生2002年撰赠:
积厚流长,探其奥赜微言远旨,焕化文章
我们迫不及待地进入一楼,两个书房有邹光忠先生自书木刻门额“积微”、“朴诚”,中厅“宁静致远”横匾,系书法家吕民书写。门两侧悬挂着全国“联坛十老”之一、湖北省楹联学会名誉会长闻楚卿先生、广西书协副主席杨秀枝撰书联:
天开慧眼穷千古润泽苍生启后先
一楼除了厨房外四间房全是满满的藏书、报纸和20大箱毛主席生平全套诗词联书画,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已经绝版的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苏联画报和《世界宪法大全》,特别是解放初期出版的帝国主义强加我国的《中外旧约汇编》,使我们惊叹不已。中大厅有一座两米多高的毛主席铜像,激起我们无限的敬意,依次在毛主席像前合影。
在上二楼的楼梯间悬挂两幅横匾:“巴陵藏书家”,系1998年湖南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刘鸣泰书;全国“书香之家”,是2014年4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予的。两侧对联是湘潭楹联家蒋光任先生1995年撰赠:
剪报藏书,积日累劳成宝库探源析理,见微知著富奇才
二楼主要是他的卧室和客厅,门口有邹光忠自书竖匾“墨魂”。客厅两侧悬挂着长沙龚廷藻于清末(1898年)为邹光忠祖父邹养迪赠联:至乐无声唯孝友大羹有味是诗书
联语对仗工整,富含哲理,书法遒劲。
客厅进门一面顶部有一横匾,系宋代崔澧书拓片: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时似急流涌浪,去而不返
下面,有中宣部原副部长、文化部原代部长、著名诗人贺敬之先生2010年的墨宝“皓首穷经”四个大字,下小字跋:“邹光忠同志,初中未业,少小卫国,破烂当宝,焚膏继晷,自学成才,著作等身,藏书十万,建烈士碑,扬国粹魂,人称捡破烂博士、当代武训,今寿七五,特此致贺。”两旁挂的是陕西诗联书法家陈松德的赠联:幽兰君子性虚竹学士风
大家很快被客厅正面悬挂的新化紫鹊界和锡溪农民运动纪念地烈士碑风光图所吸引,驻足细观。这是湖南文史馆曾昭咏先生于2005年的佳作。两旁悬挂的是湖南楹联学会副会长艾振民、广西著名书法家杨秀枝撰赠赞邹光忠乞捐十年,历尽千辛万苦创建锡溪农民运动纪念地的嵌名联:
光风霁月人钦仰忠义情怀谁与齐
两间侧房则全是历史书,十五六个书架把过道挤得只能走过一个人,在这里可以查到中国二十五史和地方史,查到世界上190个国家的历史,以及5000年来所有名人的传记,当我看到《娄底地区志》、《新化县志》和《新化农民运动史略》时,心情很不平静。
再上二、三楼楼梯间,悬挂着中国楹联学会于2008年奖赠的“楹联之家”横匾,两侧悬挂的是全国“联坛十老”之一、福建省楹联学会副会长王翘松先生、河南濮阳王志达先生1993年撰书联:八闽半子半才子十笑四花四校花
邹老兴奋地解释说,联中的“八闽”指福建,我夫人林木香女士是福州人,“半子”为女婿;“十笑”指全家十口人,为我的成就而高兴;“四花”指父母、岳父母四老贤德;“四校花”指四子女都大学毕业高就国内外。此联只用10个字,重复4个字,切人切事,巧用数字,修辞手法高超,令人叫绝。
三楼正中书房悬挂着中国楹联学会原会长孟繁锦先生于2005年题书的“楹联之家”木刻横匾。门口悬挂着潘力生先生撰联:
云垂海立开奇境古调新声集大成
室内悬挂有中国物资出版社社长欧阳胜1987年写的“书林”横匾,安徽芜湖楹联书法家方克逸题书的“雅韵书怀”横匾和岳阳书法家胡剑平题书的金文匾“大朴不雕”及邹老自书“迷学”门额。
三楼其他各间书房门口或室内都挂有题赠楹联,如著名教育艺术家李燕杰教授撰联:
万里风云三尺剑一庭兰桂四壁书
岳阳诗联书法家曾定宝贺寿联:
是全才,是大才,是真才,彩笔赋千章,誉满巴陵成怪杰
研史学,研文学,研哲学,寿樽开八秩,筹添海屋颂先生
三楼八间房全被旧书柜挤得满满的。在这里,我们看到了600年前明代洪武年间出版的《礼记集说》、李时珍《本草纲目》的最早版本、清末的《政治官报》、邹老旅美带回的150年前的美国古书,以及邹老自己1947年以来写的2000多万字的文稿和称得上世界第一的50多年剪报200多本;特别是10多箱柜的新化文史资料,令我们兴奋不已,其中表现新化2000年农民运动的国内外名家字画就多达400幅,单是赞美紫鹊界风光的就有印度、菲律宾、日、英、德等八种文字。此时,邹老取出一本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北宋、南宋》(第六册),说:这是我2003年在地摊上买的,当时简直是欣喜若狂,你们看,北宋时新化还没有建县,邵州只有五个寨子,这是“惜溪寨”。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梅山峒蛮起义,领袖苞汉阳战死,余众高呼“汉降徭不降,男降女不降,生降死不降”继续战斗,被宋军俘杀两万,余五千在今长茅界建立“惜溪寨”等加以管制。这是惜溪寨建制之始,比新化建县还早一百年,明初改称“锡溪”,范围包括今水车、文田、奉家、罗冲、(溆浦)江东、(隆回)金石桥、鸭田等地,是新化最早的第一大山寨。千百年来都是湘中地区的农民起义中心,明代正德三年(1508年)还在这里发生了坚持长达75年的“长茅造反”,这是世界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农民起义。当今“紫鹊界”的地名就起源于长茅造反留下的“纸鹊界”。我的这个考证得到北京几位历史学家的首肯,他们还要我写了文章发表。
大家听得入了迷,原来我们新化还有如此辉煌的历史,梅山蛮们竟如此英烈到了极至。县档案局何花局长恳切地向邹老索要此图的复印件及相关资料,邹老欣然应允。一旁的我有感而发:书中涵爱用心找;室内藏珠任你挑。大家会心一笑,真是:祥羊化雨,爱意春风,和蔼温馨洋溢书香之家。
三、四楼楼梯间有邹先生自书“高洁”横额和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于2003年授予的“当世怪才”匾;有中国书协原主席、著名文史学家启功先生楹联:
名园绿水环修竹古调清风入碧松
四楼有邹光忠自书“恒搏”横额,和他236字的《人生三命说》匾:“纵观人类的文明史,一个人的生命可以有三:就是肉体生命,品德生命和事业生命。凡成大器者,莫不是苦心志,劳筋骨,学有恒,敢为先的坚毅之士。伟大出于平凡,细微窥见高尚;社会靠创新发展,人生依奉献闪光。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应该把有限的肉体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锤炼自己的品德生命以无愧于子孙,使终生奋斗的事业生命超越时空而延续久远。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但如果能在各自的人生中,从不同的角度为国家做出一件值得后辈称道,哪怕是粗看起来多么微小的事情。那么,我们这个十多亿人口的国度该是多么的强盛呵!”
四楼的几间房都堆满了书,用编织袋装着,垒集一两米高。邹老说,这里有几万册,房子太小了,大概需要几千平方米才能展得开;书又太重,怕承受不了,不敢再放了。看着这些珍贵的书籍就这样无法收藏而积满灰尘,一阵酸楚和忧虑在我们心中掠过。
参观完了积微书屋四层18间房的藏书,我深有感悟:清风明月本无价;剪报图书总有情。万卷藏书承国粹;千篇著作展奇才。回到二楼客厅茶座,邹老有些激动地介绍说,我只读到新化县立中学(今一中)初中二年级,战争使我再无缘入校深造。捡破烂60多年了,这10多万册藏书,多是我在全国各地捡的,文友、战友送的,废品站、旧书市场买的;它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无法用金钱衡量。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人的一生,绝大部分知识是走上社会后自学得来的。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刻苦自学是任何人成才的必由之路(《论读书》)。正如一位老师给我的赠联所云:书中珠玉谁先识,室内辛酸我自知。我年已八十,每月二三千元的退休金月月光,希望家乡政府和有识之士,能够帮助共同建立一个永久的集藏书、收书、读书、展书、研究为一体的爱书教育基地,以服务于社会,为自学者提供一个读书研究的场所,这是我几十年捡破烂的最大梦想。彭水平副主任恳切地表示,邹老是我们新化的骄傲,你的藏书很有价值,我们回去一定详细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汇报,尽力促成此事。
邹老不但读书、藏书,还编著有《实用对联大全》、《爱国纵横谈》、《中华的世界第一》、《人体之谜》、《世界奇人之谜》、《走街串巷看美国》、《毛泽东诗词画集》、《南天英雄战歌》等17部书,计1500多万字。尤其是500万字的《今古对联大典》,收录今古600多位联家10多万副佳作,被誉为扛鼎之作;550万字的《世界节日大辞典》,囊括全球222个国家和地区15000个古今节日,为世界第一部节日文化大典,手稿高达五六米……此时,笔者深切领悟到:学海探究无止境,险峰跋涉有奇观。难怪乎谭谈等著名作家称邹老为“怪才、怪人、博士”,难怪国内外上百家媒体多次报道邹老为《捡破烂博士》、《知识大富翁》、《中华奇人当世怪才》、《苦学力行者》、《书痴、书虫、书丐》、《当代武训乞捐创建革命纪念地》、《邹光忠为紫鹊界打造两张文化名片》……谁能不肃然起敬!
在我们还在交谈时,又有湖南师大已87岁的肖一新教授和知名记者、作家、书法家、藏书家罗正坤携全家一行十人从长沙来访,我们只好与邹老恋恋不舍地握手惜别。邹老向我们赠送了20余本自己编著的书,并亲笔为每本书撰写了不同的对联:今朝明朝今为重,国事家事国在先。以积货财之心积学问,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
此行使我们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登楼百感,励志千秋”。走出积微书屋,我们才懂得了为什么从黑龙江到海南岛的一些好学之士要不惜千里,几乎每天都有人携家带口来探询这座不起眼的小屋,也才开始理解他那236字的《人生三命说》和112字的《论读书》箴言的真谛。 (编辑/杨尚勤)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李安仁
编辑:曾维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