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要理性地看待传统文化的传承

来源:常德文明网 编辑:曾维峰 2013-12-12 17:04:00
时刻新闻
—分享—

  最近,我国的珠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而在网上引发了一场关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大讨论,各种看法和思想观点或针锋相对或旁敲侧击,把要不要传承传统文化或者说如何传承传统文化这一话题推向风尖浪口。

  笔者把网上的各种看法和思想总结了一下,大概有以下三种观点:一种是从民族心理和感情出发,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人们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的根基和血脉,也是民族的精神源泉,是约定俗成的、不可动摇的宝贵财富,必须毫不犹豫、毫无保留地继承发扬光大;一种是从时代现实和实用主义出发,认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头前万木春”,既然很多的传统文化在历史传承的过程中被时代所淘汰,那么必然就有她被淘汰的理由,说明这些文化已经不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被抛弃了,也不要感到患得患失;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对精华要继承和发扬,对糟粕要毫不留情地抛弃。笔者倾向于第三种观点,认为要理性地看待传统文化的传承,要扬弃地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这样才能真正取得理想的效果。

  传统文化要传承,但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要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有儒家的、有道家的,有物质的,有非物质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有书法、珠算、围棋,也有诗书礼易春秋。如果所有的这些传统文化都要我们来传承的话,无异于一只背着巨壳的蜗牛,沉重的包袱会压得它难以迈开步伐前行。但是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一股脑地把所有的传统文化都抛之脑后,这样我们又走了极端,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会失掉根基和方向,会找不到自我,很容易被别的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所同化和控制,严重的话会导致丧种亡国。所以我们要有选择性的理性地来传承传统文化,好的、积极的如“和谐文化”、“法家文化”、“诚信文化”、“道德文化”、“孝文化”、“寻根文化”乃至京剧、昆曲、书法等等有益身心健康,又有强大生命力,能与时代发展融合同步的传统文化,我们就应当有责任传承发扬。但如果是“君子远庖厨”、“女子无才便是德”、“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裹小脚、留长辫子、娶三妻四妾等等这样的消极的传统文化糟粕,那么我们还有传承的必要吗?当然要毫不留情地批判和抛弃。

  传统文化要传承,但不是所有的国人都要来传承传统文化。这就牵涉到传统文化传承的范围和方式问题了。我们过去往往走了很多的弯路和极端,认为传统文化重要,于是乎就动用行政的手段来强制全国人民都得来传承传统文化,不尊重个性的自由和发展,千篇一律,生气全无,就好比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学好英语一样,其实效果是适得其反。有的人学了十多年的英语,却连一句完整的英语都讲不好,有的人天生就没有音乐细胞,你却要他去唱京剧学昆曲,他能唱好吗?有的人天生只对电脑和高科技产品感兴趣,你要他天天去写书法,学繁体字,他能学有所成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应该是“上帝的归上帝、撒旦的归撒旦”,不能一概而论,混淆不清,不能撒胡椒面,传承传统文化应该要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兴趣爱好、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酒文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但是我们不能要求回族兄弟喝酒吃猪肉。我们只能引导合适的人去学习适合的文化,而不能强制人家非得这样那样,比如说像“女书”、“常德丝弦”等非物质文化,就可以指定非物质文化传人来传承发扬。现在计算机速度飞快,我们不能强制财会人员还得用珠算,除非此人确实喜欢珠算,那就另当别论了。

  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不能意气用事,不能感情用事,而是要理性的、辩证的、发展的看待这一问题。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是发展运动着的,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向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搭载一些东西,也会不断地扔下一些东西,在此新陈代谢的过程中,真正有生命力、有意义的文化就会和历史时代产生化学反应,融合衍生出新的文化,而那些丧失生命力的文化就会被历史无情地抛弃。我们不能做历史虚无主义者,但也不能做卫道士,我们必须严肃、理性地审视我们的传统文化,无论什么时候处于怎样的环境,我们都要实事求是地对待她,只有抱着这样理性和开放的心态来看待传统文化,我们的文化才会真正大繁荣大发展。(钟月明)

来源:常德文明网

编辑:曾维峰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化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