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追思湖南娄底最美校长杨建一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湘阿阳 编辑:曾维峰 2013-04-09 10:09:05
—分享—

  湘阿阳在《思想碎片》系列中曾经说过:“人生如离弦之箭,一去不复返”。

  对于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北渡小学原校长杨建一来说,其人生之箭在2013年1月15日被凶手残忍地折断,折断在他59岁平实的生命里。

  凶手是位有精神病史的26岁青年,名叫王志初。这一天大约13:53分左右,他翻墙而入,手持粗大的剪刀,对着正在上体育课的同村族侄、9岁学童王振宇刺去,小振宇当场倒在血泊中。女体育老师卿芳惊恐的救命声,令正在二楼教室走廊修龙头的杨建一,呼奔而下,紧追仓皇逃走的歹徒,在校外弯弯曲曲的小径上,一直追赶200米,才抓住歹徒徒手肉搏,但不幸被凶手残忍地杀害,以身殉职。

  这羊肠似的200米,成了杨建一的人生终点。您无法想象,一位近60岁的老者,是怎样以离弦之箭追上年轻歹徒的;您更无法想象,一位善良随和的儒者,是以怎样的勇气赤手空拳勇斗穷凶极恶之歹徒的。为了寻找答案,杨建一事迹报告团五位成员之一、湖南教育报刊社记者余俊,在事发后的一个月时间里,她在这条随时会摔跤的弯曲小路上,用脚步至少来回丈量过3次,却无法还原杨建一当时追赶的速度景象。

  新化县是湘阿阳的故乡,我曾在此工作过10年,虽未曾与杨建一谋过面,但亦听说过他的敬业与平和。网上端详其遗容,竟然是这样一位文弱儒雅的老者。在那一刻,他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无惧生死,令人肃然起敬。

  我想,他这样做,除了自身勇气和对学生的大爱外,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杨建一曾在其工作日记里写过这样一段话:“教育是我事业的全部,学生是我生命的全部。为了教育事业,我无怨无悔;为了孩子的成长,我在所不惜。”这人生最后200米的奔跑,就是他在所不惜的见证,尽管我们有一万个的不愿。

  不愿的还有老天爷。今年清明之时,梅山大地,资水两岸,雨水一场接着一场,毫无停歇的迹象。这些清凉透心的雨水,我宁愿相信这是老天爷奔涌而出的悲悯泪水,以老天爷特有的方式,献给了湘中这位最美的乡村校长、英雄校长。

  水是大自然的精灵,家乡的资江是湖南的第二大河流,从杨建一的北渡小学附近蜿蜒流过。历史上,这条母亲河曾经孕育过勇武的战神蚩尤、蹈海英烈陈天华、抗日名将陈正湘、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罗盛教。也许,是这些历史英杰让他有了这无畏的英雄壮举;或许,更多的影响来自于几公里外的清代湘学复兴导师邓显鹤——勇武中透着儒雅,儒雅中透着开阔的视野。

  透过清明这些淅淅沥沥的雨水,雨雾依稀中,我似乎遥望到了天边那一望无际的湛蓝,那是大海。杨建一始终有这样一种开阔的视野,希望去看一看大海。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其实算不了什么,但对于这位一直资助学生,且妻子无工作,还有两个小孩读书的清贫校长而言,那是一种奢望。以至于“带父亲一起去看大海”的承诺,成了其儿子杨宏伟心头的永远之痛。在清明节前有娄底市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的杨建一事迹报告会上,杨宏伟说到此时,早已是泣不成声。

  会场里的人谁又不为之动容呢?台上的娄底市委副书记刘事青悄悄拭去眼角的泪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伍美华主持报告会时,音色哽咽;台上的其他市领导和台下的与会者,进行了一场心灵的洗礼。

  他虽乃一介文弱的书生,却留给人们伟岸的背影;

  他虽是年近花甲的老者,却留给人们挺拔的脊梁;

  他虽为普通的乡村校长,却已是人们心中的最美。

  他是真正的师者,以满腔真诚献给全校师生;他是真正的勇者,用鲜血覆盖着邪恶的侵蚀;他是真正的富者,用无私无畏树起时代标杆。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杨建一,他用生命撑起学生的安宁,用无畏守护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他以一种感动天地的壮举,以一种正直善良的品行,温暖了一方山水,温情着一方天地。

  杨建一,这位被教育部、全国总工会、湖南省委追授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省优秀教师”的逝者,将会永远活在世上,活在人们的心里。

  (在杨建一事迹报告会上,湖南新化县教育局党组书记谭俊山、新化县上梅镇北渡中心小学教师康牡荣、新化县北渡中学教师杨艳云、杨建一的儿子杨洪伟、湖南教育报刊社记者余俊等5位报告团成员,分别以《忠诚铸就的师德标杆》 、《永远的电话号码》、《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爸爸,我们一起去看大海吧》 、《用生命担当责任》等为题,从不同角度,讲述了杨建一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湘阿阳

编辑:曾维峰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化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