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紫鹊界梯田: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

来源:网络 作者:我从湘西走来 编辑:曾维峰 2011-12-21 11:04:35
—分享—

   

    

 

 

    知道紫鹊界梯田大约在3年前,那时,湖南省政府参事弘征、聂芳蓉前辈正在给湖南主要领导汇报相关自然申遗的事情,两位老同志找到了我,要帮忙以内参的形式发表,并给我看了些他们拍摄的照片。

    我被这些壮观的自然景观深深吸引住了,于是,就一直想去那个地方看看。去年到娄底市采访新农村建设时,恰好也去了新化县,紫鹊界距新化县城60公里左右,由于正在修路,交通不便,加上当时下雨,就只好放弃了。

    上周,又来到娄底采访,工作之余,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道阳同志的陪同下,我决定去趟紫鹊界。

    汽车沿着水泥铺就的山路前行,早上8点半从娄底市区出发,到达紫鹊界已经是中午12点。当地镇政府领导非常热情,给我们点了一桌地方特色菜,有腊肉、红米饭、冻鱼等等,大家喝上一杯甜甜的米酒,带着几分醉意,驱车上山。

    看得出,当地非常重视旅游开发,除了正在修建的“紫鹊界”山门外,所有上山的道路全部铺上了水泥,为方便游人在最佳位置观看梯田,农民们正在忙碌着搭建平台,五一小假来临前,估计这些项目都将完工。

    紫鹊界梯田始垦于秦汉,盛于宋明,至今2000多年历史。目前,梯田共达26万余亩,涉及9个村庄,据说这是迄今发现规模最大、历史最古老的梯田。紫鹊界秦人梯田孕育了古老神秘的梅山文化,质朴至淳的民风,千年不改的苗瑶风俗,着实令人心醉!

    “天下大乱,此地无忧;天下大旱,此地有收。”说的是紫鹊界乃世外桃源,且享有独特的水资源优势。著名水利专家聂芳蓉同志曾经告诉过我,当地虽然山高海拔达1200多米,但由于土地肥沃且像海绵一样有吸水功能,加上山底是坚硬的花岗岩石,拥有这种天然的灌溉系统,干旱当然奈何不了。

    紫鹊界梯田发源于人,得益于水,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苗、瑶民族。著名作家弘征前辈和我是老朋友,与他的多次聊天中得知,湖南少数民族在过去被统称作苗、徭,实际皆不是从种族血缘上的区别,“徭”更是对山民的蔑称。

    有意思的是,1994年法国人类种族学者雅克·勒穆瓦纳博士来我国广西与湘南等地调查,所获史料均载当地瑶族源出于新化梅山,雅克此后曾两次来新化水车、奉家等地搜集资料。

    新化古代的瑶民因自汉代以来不断受到官军的征伐,战死和被杀戮与被迫纷纷逃走迁徙,加上自宋元以后从江西等地移民大举迁来,留下的也不敢承认自己是瑶族而同化。

    然而,在紫鹊界一带还是留下了许多诸如瑶人冲、瑶人凼、瑶人峒、瑶人、瑶人屋场等地名。现在山中仍可找到与世隔绝的瑶人石屋遗址,与湖南隆回虎形山瑶族乡尚保存的石屋

来源:网络

作者:我从湘西走来

编辑:曾维峰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化站首页